簡體版

第520章 明清相爭,朝鮮要完!(拜大年,求月票)

康熙十七年八月初,朝鮮,漢城。

朝鮮王京漢城的街道現在可是真是熱鬧的有點過頭了!

不是繁華興盛,而是各方勢力都湊在一塊兒造成的熱得快要燒起來,鬧得快要打起來的熱鬧!

自打康熙十五年時,大清盛京將軍巴海親率五千八旗天兵氣勢洶洶開進朝鮮王京之時起,朝鮮王國的躺平歲月,就算一去不復返了。

說起來讓人難以置信,在巴海的五千八旗新軍開進朝鮮之前,朝鮮國內執政的南人黨正因為是否要起兵響應朱和而分為北伐派和穩健派,展開一輪黨爭!

沒錯,就是黨爭!

不是真的要北伐,北伐是這輩子都不敢的,但是北伐的嘴炮還是可以放一下的。

于是一群朝鮮國的大臣,就以「立即北伐好呢?還是以穩健北伐好呢?」為題材進行政治斗爭了。

其中南人黨的大儒尹鑴主張馬上派人去南京聯絡大明監國明王,同時制造大量戰車以對抗大清的騎兵。

而南人黨的另一個巨頭領議政許積則主張穩健觀望。

但同時他也應該在靠近大清的邊境地區構築城池,以防備中國的亂局波及朝鮮。

另外,許積還提出設立軍事指揮機構——體府,並且自任慶尚、全羅、忠清、京畿、江原五道都體察使,暗中整頓軍備。

不過還沒等這兩派爭出個所以然,巴海的五千八旗兵就氣勢洶洶地開過來了。

這可把王大妃金氏和當時年僅十五歲的朝鮮國王李焞給嚇壞了,還以為朝鮮要完了……這娘倆也不听北伐派、穩健派吵吵了,趕緊讓人收拾了金銀細軟就想逃跑——朝鮮他們也不要了,先逃到南京去再說吧!

要不是許積、尹鑴這兩派南人黨停止了吵吵,一起來攔著他們娘倆,朝鮮李氏王朝兩年多以前就給巴海一不小心給滅掉了

而在得知朝鮮王國差一點給自己滅掉後,巴海也驚出一身大汗——康熙讓他來「保護」朝鮮免遭偽明侵略的,他要是手一抖把朝鮮滅掉了,回頭怎麼交代?

因為擔心朝鮮被偽明滅掉,所以就先滅為上了?

差一點就滅了朝鮮的巴海,趕緊派儒宗大佬納蘭明珠去和朝鮮君臣好好說說得讓他們知道, 大清是好國,不是偽明那些不仁不義的邪惡國家。所以大清是不會滅亡朝鮮的, 朝鮮君臣還可以安心的當大王和搞黨爭的。

于是李焞又勉為其難的回宮當了兩年多大王, 而朝鮮黨爭的題目也從要不要北伐變成了是信儒宗, 還是入儒門,又或者兩邊都不信, 繼續玩理學。

當然了,之前主張北伐的尹鑴肯定失勢下台。而他下台之後因為不甘心就此倒台,所以就聯絡上了來朝鮮傳播儒門真道理的「斬人儒」, 加入了儒門。

而繼續當權的許積,看到昔日的政治對手入了儒門,他馬上就找上明珠,成了聖公門人。

另外, 已經在野多年的朝鮮理學大儒,西人黨領袖宋時烈則繼續堅持傳統的「君子儒學」——既不能用劍砍人,也不能用棍子打人,得以理服人!

所以現在的朝鮮國內,其實是有三個以儒家派別來區分的朋黨的。

只是宋時烈向來比較親明, 所以對斬人儒們比較客氣,就被新大明過來的那些儒學功力不大夠瞧的斬人儒當成了自己人。

如果僅僅是這三派搞搞黨爭也沒什麼, 朝鮮王國已經這麼搞了很多年了,不也這麼苟延殘喘下來了?

可是康熙對朝鮮還有別的要求呢!

就在朝鮮國王李焞和王大妃金氏回宮後不久,巴海和納蘭明珠就向他們娘倆宣讀了康熙皇帝的聖旨。

康熙在詔書中要求朝鮮將海州港「租借」給大清國用于練兵和交通西洋,還宣布將在朝鮮設立監國衙門並且常駐大兵。

而且康熙還要求朝鮮加入十六國反明大同盟!

這下可真的是要完了!

因為加入反明同盟不僅意味著和大明這個昔日之「父國」成了敵人,而且還要和日本國、荷蘭國、西班牙國成為盟邦

這簡直就是認敵為友、認賊為父, 還要和賊國、敵國一起去對付父國!

但是大清的五千天兵就在漢城城外, 而大明的軍隊還不知在何方?

于是活命要緊的朝鮮君臣只好向大清屈服,硬著頭皮加入了十六國反明同盟,並且將海州交給了清軍。

而加入同盟、出租海州還不算完拎著棍子的「打人儒」, 穿著奇裝異服, 長得也很凶惡的白夷, 還有箭袖長辮,趾高氣揚的上國貴人們,都流水似的涌入朝鮮的國門, 擋都擋不住!

另外,康熙皇帝還一個勁兒地向朝鮮索要錢糧器械,甚至還給朝鮮派了「火槍差」, 要求朝鮮國每年向大清進獻一萬根滑膛槍的槍管而且還要求質量上等,不易炸膛!

而且還一錢銀子都不給白要!

而在這種赤果果的壓迫之下,朝鮮的有識之士當然有一種朝鮮要完的感覺了。不過他們也沒本事奮起抗清,只得以身穿「孔子服」,腰懸「孔子劍」以示抗議。

雖然朝鮮國王早就遵照大清皇帝的旨意在康熙十六年五月的時候發布教令(朝鮮國王的旨意),禁止儒門在朝鮮的一切活動。

但是無奈下面的兩班官員對于這道教令置之不理對于布衣包帕,腰懸長劍的「斬人儒」都視而不見。

而且還以「需要進口明朝良鐵打造槍管」為借口,私開貿易,準許明朝的商船入港,允許明朝的商人登岸,對于儒門弟子在朝鮮各地的活動,非但不加阻止,還積極參與其中。

儒門在朝鮮的勢力,就如野火燎原一樣,不可遏制。

一隊從海州而來的清國騎士飛也似的入了漢城的城門,在城內熙熙攘攘的街道上飛奔而過,馬蹄上綁著的鑾鈴響過,那些朝鮮百姓都跌跌撞撞的四下走避,顯得極為狼狽。

這些都是往來于海州清租界和漢城的大清朝鮮監國衙門的傳騎很有可能是來傳達康熙諭旨的!

這哪里是朝鮮百姓可以招惹的?所以當先一匹走馬上的騎士當然得意洋洋,看著朝鮮百姓的狼狽模樣和朝鮮女百姓的露胸裝,笑得嘴都合不攏了。

正左顧右盼的時候,突然眼神一凝,看見了街道之旁的一所書院中走出來的一群身穿「孔子服」的家伙,正將手抄在寬大的衣袖里面,昂著頭惡狠狠地看著他們。

傳騎飛馳而過,並沒有發生沖突,只是馬上的清軍傳騎也還以最惡毒的眼神,還在心里罵了一句︰「殺千刀的反賊」

而底下的斬人儒中領頭的一個,也用漢語大罵︰「辮子奴,不得好死!」

這種場面,在漢城街頭每天都在發生。大明的軍隊雖然還沒有踏上朝鮮的土地,但是儒門子弟已經先一步來到了這里!

而現在大清帝國,也不是那麼好對付的,大清還沒到爛到根子里的地步,這個國家通過這兩年的新政改革,已經恢復了一定的元氣明清之間的斗爭,隨時有可能爆發起來!

而有一點恐怕是肯定的,明清之爭如果大規模地發生在朝鮮半島,那麼朝鮮王國就要完了!

明清相爭,朝鮮要完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