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72章 大清要破產,康熙怎麼辦?(求月票,求訂閱)

乾清門外,淨鞭聲聲。

二月初八大清早,就在康熙皇帝返回北京的第三天,隨著一陣鞭鳴,乾清門外的御門听政又一次開始舉行了。

所謂的御門听政就是規模擴大了的早朝,除了各部院堂官外,在京的中下級的官員也要參加,可謂規模宏大。因為參加這種「大早朝」的官太多,乾清宮大殿里面根本擠不下,所以就只能挪到室外舉行了。

這種大早朝在明朝的時候也流行過好些年,朱元璋和朱由檢這兩個工作狂皇帝更是早朝天天有,滿京城的官員一大清朝天不亮就得起床,打著燈籠去上朝,還得風里來雨里去,冬天西北風吹著,夏天大太陽曬著。官當久了,一個個都皮膚黝黑粗糙,看著就跟後世長期從事戶外工作的同志們一樣可能還差一點,古代沒有防曬霜啊,而且上朝也不讓戴個草帽遮陽,墨鏡肯定也是不能戴的,就這麼干曬著吧!

清朝剛剛定鼎北京的時候不怎麼搞大早朝順治皇帝的多阿瑪起不來,有那功夫摟著「布大媽」多睡一會兒不好嗎?而且順治也挺懶的,親政之後只能勉勉強強五日一大朝,其余時間都在乾清宮里面隨便處理一下朝政就行了。

而康熙皇帝則是個堪比朱元璋和朱由檢的工作狂,十四歲親政後,除了遇到一年三節和朝中大喪等一些必須要中斷御門听政的時候,他都是堅持每天御門听政。

這努力程度,真是堪比崇禎了!

而他努力的效果似乎也快趕上崇禎了。

這個崇禎年號到十七年可就沒了,而康熙年號今年也已經數到了十四年看著有點危險啊!

而且看著危險的可不僅僅是年號,還有戰場上的節節敗退!

雖然清軍在河南戰場上勉強抵擋住了吳周的北伐軍,用割讓四府三州之地換來了暫時的和平。但是北京被布爾尼偷襲造成的嚴重後果,又讓大清朝的國勢又一次下滑!

而更加糟糕的則是南方那個似乎要「自絕于天下讀書人」的新大明的二號人物朱三太子的旗號,現在又出現在了天津海口那邊。而且還有數萬漕工和漕工家眷跑去投靠!

現在天津海口這個大清國門,已經被新大明的水師給敲破了!

不過和這些個軍事上的失敗相比,真正要命的還是財政的崩潰!

江南沒有了,湖廣沒有了,江西沒有了,浙江福建也沒有了,廣東更是沒了好幾年了,眼看著江北也要丟,連河南都丟了一半!

即便軍事上的潰敗能止住,大清朝也只剩下直隸、山東、陝西、山西、甘肅、淮北、半個河南,還有關外盛京將軍和寧古塔將軍的轄區,還有一些依附大清的蒙古盟旗。

地盤看著是不小,但是收不上幾個錢啊!

關外和蒙古人的地盤都是賠錢貨,甘肅基本上也是賠錢的,剩下的陝西、山西稍微能有點錢,山東、直隸和半個河南情況尚可,淮北因為總發大水,又位于抗明前線,也就指望不上了。

而靠陝西、山西、山東、直隸、半個河南這麼一點並不怎麼富裕的地盤,大清朝一年能收多少稅?折成白銀能有五百萬兩嗎?

這分明就是馬上要破產的節奏啊!

這大清的財政如果破了產,抗明抗周抗元還抗得下去嗎?

眼下這形勢,仿佛要堅持到康熙十七年都困難啊!

想著這些心事,人在北京,還夠資格參加朝會的大清官員們,還依著禮制,給康熙來了個三拜九叩。

「平身,平身!」

康熙皇帝宏亮而且輕快的聲音響了起來。

靠近乾清門的那些官兒都是一愣這是怎麼了?是真有好事兒,還是在強顏歡笑?

大家伙兒一邊爬起來,一邊偷眼朝上瞧。就看見康熙皇帝一身朝服,坐在乾清門外的御座上面,笑吟吟地看著大家。看見大家都爬起來了,康熙這才笑道︰「今兒一清早就收到了淮南大營轉來的某人密報吳三桂死了!」

他說的「某人」,當時是指某個受命潛伏在吳周陣營中的人了!

康熙接著又道︰「吳三桂是一月二十三日午時死去的,被人毒死在了他的總統府內說是朱和在賣給吳三桂的大蒜素里面下了河豚毒,把吳三桂給毒死了!這死法疑點頗多,但人肯定是死了,這一點毫無疑問!」

「皇上洪福齊天!」

「奴才等為皇上賀,為大清賀」

底下的大臣們都知道康熙皇帝前段時間一直在設法和吳周講和,還往吳周那邊派了不少人。所以這回應該不會在吳三桂死活的問題上再出岔子了!

想到這里,底下的大臣們就一起給康熙皇帝道喜了!

不管怎麼說,吳三桂死了終歸是好事兒。

如果那個吳應熊可以在吳三桂死後即位,那麼周清聯盟反大明的事兒多半就能成了。

不過財政的問題怎麼辦?

吳應熊就算當了吳周的主子,他也不可能向大清交稅啊!

這吳應熊多半自己要當皇帝的!

康熙再開口道時候已經放沉了語氣︰「吳三桂一死,偽周那邊暫時就不會為禍了,興許咱們還能和吳應熊聯手他畢竟也是我愛新覺羅家的女婿,而且他有多少斤兩,朕還是知道的。

可是我大清的危局並沒有過去現在長城外面的蒙古人都被布爾尼這個偽汗所蠱惑,察哈爾、土默特、鄂爾多斯諸旗都已經投靠了布爾尼,漠南蒙古的形勢刻不容緩!

而與此同時,朱三太子的旗號已經插在了天津州的大沽口和塘沽偽明已經擁有了泛海北上,直搗我大清京師的口岸!

北京,現在已經成了國門,成了抗擊偽明的第一線!如果咱們不能同心協力過了這個坎,讓偽明拿下了北京呵呵!」

康熙「呵呵」了兩聲,沒有再往下說。

但這意思,大家都明白!

現在吳三桂死了吳應熊看著也沒本事北伐打來北京城。而朱三太子則從海路過來了!

如果大家不努力、不團結,等朱三太子入了北京,怕是統統要沒下場了。

現在站在乾清門外的這些人,有不少是存在投吳之心的譬如王輔臣!

但是投朱呵呵,王輔臣敢嗎?朱和正愁抓不到他呢!

康熙皇帝淡淡地說︰「辦法總比困難多咱們現在是困難,但是比起還沒入關那會兒,咱們總是多了大半個中原和整個西北,一年的稅銀也總有幾百萬兩。不比那時候強多了?只要咱們團結一心,再把入關這些年養成的驕奢婬逸都丟了,現在這點困難能算什麼?根本算不了什麼!

而且朕也相信,你們這些大清的好奴才,好臣子,是一定能和朕和大清同舟共濟的!

咱們君臣同心,一起努力,把朱三太子從天津衛那邊打跑了如何?」

下面的奴才和臣子們听到這里,已經有點明白了。

康熙多半是要改革財政、厲行節約了而為了獲得大家伙的支持,就把跑到天津衛海口的朱三太子抬出來了。

想想朱三太子他哥當年是怎麼一刀刀凌遲的,大家伙誰還敢不努力不節儉?

現在已經不是錢的問題,而是命的問題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