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69章 壞就壞在人手一本《三國演義》(求月票,求訂閱)

一听朱和提起三國,已經當上諸葛丞相的諸葛三和馬上來了勁頭,順著《三國演義》的本子往下說︰「大王,臣听聞吳應熊善于操弄人心,吳應麒則勇冠三軍。這兄弟二人如果團結一心,吳周的國勢將難以動搖。如果我們逼之太急,二吳兄弟必然聯手。我們不如暫時不去理睬他們,專力用兵江北。如此二吳兄弟必然會自相殘殺,兩敗俱傷之後,就容易收拾他們了。」

朱和連連點頭,「丞相的辦法不錯啊可是二吳兄弟大概也看過《三國演義》吧?他們應該知道自己拿了袁尚、袁譚的本子,就不會聰明一點兒?他們要是不自相殘殺,咱們怎麼辦?一直等著?」

諸葛丞相被朱和的問題問得一愣愣的,一時也答不出來,心里面也有點埋怨羅貫中寫那麼多陰謀詭計干什麼?搞得軍師這碗飯都不容易吃了。

朱和又問軍師左春秋,「春秋,咱們埋伏在江陵的探子怎麼說的?吳三桂是中了什麼毒死的?」

左春秋道︰「吳三桂拉肚子,吃了南京公醫堂的大蒜素中毒死的據說有人在大蒜素里下了河豚毒。」

「什麼?」朱和一听這個話就來氣兒,「這不是在砸我大蒜素的金字招牌嗎?那玩意兒賣得可比黃金貴太多了!」

在朱和的產業里面,大蒜素絕對是單價最高昂的東西比生產工藝差不太多的香水可貴太多了!

不過那也是應該的,大蒜素這種級別的抗生素放在17世界,那絕對就是在「販賣生命」,對于有錢有勢的貴人來說,有什麼比生命更貴?

而且經過兩三年的發展,大蒜素的萃取工藝和包裝工藝(包裝不好容易變質)已經越來越成熟了,產量也越來越大。還建立起了廣州公醫堂和南京公醫堂這兩個生產、銷售大蒜素的藥廠。

此外,朱和還通過初期的贈醫送藥,後來的大規模軍用,還有廣州公醫院的低價治療用藥等手段,徹底打響了名頭!

所以從去年開始,廣州的公醫堂就開始賣高價精裝版的大蒜素賺錢了。

南京這邊的公醫堂分號,則從開張之日起,就開始對外銷售高價大蒜素好買賣才剛開始,吳應熊居然就跳出來說他爹吃大蒜素吃死了!

這賣大蒜素賺來的錢可不是朱和自己裝兜里的,主要還是用來支持原儒學派的醫療事業和教育事業的。

吳應熊造大蒜素的遙就是在破壞儒家的教育和醫療事業實在是罪大惡極啊!

既然這個吳應熊是罪大惡極的壞人,那麼吳三桂一定是被他殺死的——只有罪大惡極的壞蛋才干得出毒殺親爹的壞事兒!

想到這里,朱和覺得自己已經發現吳三桂遇害的真相了!

「吳三桂一定是被他兒子吳應熊給毒死的!」朱和哼了哼,又道,「吳三桂讓吳應麒率兵十萬北伐中原,擺明了就是要傳位給吳應麒要不然他怎麼會把舉國之兵都交給吳應麒?對了,吳應麒在朱仙鎮那邊打贏了嗎?」

「打贏了!」左春秋模出一份軍師府右司江西千戶所的稟帖,雙手遞給了朱和的侍從大臣顏元,「大王,這是和吳三桂的死訊一起到的!就在吳三桂死前一日,吳應麒露布飛捷報告了朱仙鎮大戰的結果康熙兵敗求饒,割讓了開封府、南陽府、河南府、汝寧府、汝州、許州、陝州等四府三州之地.!

另外,康熙所領之軍在一月二十日就已經全數退到黃河北岸去了!」

朱和笑道︰「果然!吳應熊一定是害怕吳三桂會剝奪他的繼承權,所以才先下手為強的咱們應該怎麼應對?是不是要聯合吳應麒收拾吳應熊這個逆子?」

「大王,」兵部左尚書蘇勇提醒道,「您用得這招和《三國演義》里曹孟德的法子差不多啊,這是聯合袁譚打袁尚啊!」

對啊!

朱和心說︰「老羅啊!老羅你也太能寫了,把這些陰謀陽謀都寫成了故事,搞得誰都知道了!」

「大王,」諸葛三和搖著鵝毛扇子道,「要不咱們換一種玩法聯合吳應麒打康熙!

吳應熊之前雖然沒有多少兵權,但卻是吳周的丞相,掌握著吳周的民政財權。

吳應麒雖然手握十萬大軍,但地盤只有康熙剛剛割讓的四府三州。這塊地盤算不上太大,根本養不活他的十萬大軍。而且這四府三州還地處中原,四面皆敵,又無險可守。吳應麒靠著這麼點地盤,是無法長久維持下去的如果他不想當袁譚,就只有另謀他處!

我們不如與之金銀糖藥,再令其西征入陝。這樣既可以斷康熙一臂,又能威脅吳應熊背後。說不定等吳應麒有了陝西地盤,就會發兵攻打吳應熊了。只要吳家軍內訌起來,大王一統南朝的時候就到了。」

「這倒是個妙計!」朱和拍了拍手,笑道,「甘陝苦瘠,但是窮山惡水出精兵啊!若甘陝為吳應麒所得,康熙就少了一處價廉人猛的兵源之地了!」

實際上諸葛三和的這個計策也沒多妙,不過就是朱和的新大明朝廷有錢有糖,硬生生砸出個錦囊妙計罷了!

朱和頓了頓,又道,「不過咱們現在還夠不著吳應麒啊!誰能走一趟淮西?」

兵部尚書蘇勇早就在等這個機會了,馬上對朱和道︰「大王,給臣三個師,臣一個月內就能盡取淮西之地!」

朱和點點頭︰「安慶那邊有四個師,本來是用來防備吳三桂的,現在用不著了,都交給你指揮從明天開始算,一個月內我要盡有原安徽省的淮南之地!另外,二十天內給我打通往汝寧府去的通道!」

「臣領旨!」蘇勇也干脆,接著就對朱和道,「臣明日就動身還請水師發一條快舟!」

朱和對陳上川說︰「安排最快的船送蘇尚書上任!另外,再準備十條運銀子和白糖的兩千石沙船到龍江口碼頭待命。」

「臣領旨!」主管水軍的兵部右尚書陳上川也干淨利落地領了朱和的旨意。

朱和點點頭,道︰「顏元,你來擬旨丞相,契爺,等顏元擬好旨,你們馬上署名轉兵部、軍師府和海軍軍令司,給蘇尚書的詔書,今晚就要送去他府上!」

顏元、諸葛三和、于忠賢三人對于朱和的吩咐也沒什麼異議,立馬就開始擬旨、署名,沒一會兒就把幾分詔書都給搞定了。

現在新大明朝廷的實行的是左右丞相輔弼監國的行政體制,朝廷正式詔令必須由監國或監國指定的代理人用印,加上左右丞相署名才能發出。沒有什麼司禮監,也沒有什麼六科給事中。

也就是說,朱和、諸葛三和、于忠賢三個合計一下,就能包治天下了。這樣的行政效率算是相當之高了!

而十一人的大學士團的權力,則被限制在了立法、修法、大學士拜相(左右相必須是大學士)和修訂儒家經典這幾個方面。

至于咨議會的常設會議,僅僅只有咨議、協商、密折之權,並不能直接干預行政和司法。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