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29章 誰說要開江南咨議會的?(求月票,求訂閱)

秦淮河畔,烏衣巷,太師府。

這里就是康熙送給黃宗羲的宅邸,現在已經掛上了太師府的匾額。在巷子的入口處,還多了一塊「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駐轎下馬」的石碑。

這塊石碑就是傳說中的下馬碑,只是真正有牌面的高官大員家門外的巷子口,才能立這麼一塊兒。

此時在烏衣巷外,則停滿了各式各樣的馬車和轎子,沿著秦淮河都能排出去好幾里地了。

而這些馬車和轎子的主人,這會兒都在太師府的大堂上恭恭敬敬坐著,由黃宗羲的兒子黃百家和弟子萬斯大陪著說話呢!

他們這些人也不是什麼官員,而是來自江南、浙江等地的團練頭子,還有一些則是給朱和捐了銀子的奸商。

他們這些人都在朱和攻破紫金山江南大營後,才陸陸續續從各地趕來的。

來干什麼?當然是來參加大明版的江南咨議會了!

雖然朱和從沒說過要開江南咨議會,但是黃宗羲和他的門徒們,還是非常積極主動地替朱和操辦這事兒,把江南、浙江這兩省地面上的團練頭目和大奸商都給叫來了金陵城。

當然了,他們這麼積極主動也是為國為民嘛!

江東這里情況和廣東、福建、江西等處都是不一樣的。廣東等于是朱和的基本盤,在被朱和「解放」之前,廣東人,特別是潮州、廣府兩大族群又吃夠了清朝的苦頭,而且朱和上台後又真心實意的替廣東人辦了許多好事兒。哪怕在他離開廣州遠赴江南之前,還給廣東人留下了「白雲石高爐」、「石墨坩鍋鋼」、「乳白瓷」(骨瓷)等三大特產!

在更早的時候,還對廣東的白糖產業進行了「超級升級」,把白糖從調味品變成了關系國家興亡的大國重器!

另外,在朱和統治廣東的兩三年間,還召開了類似咨議會議的萬族大會,完成了均田、均賦、均役,興辦了海珠大學堂、廣州公醫學堂、黃埔軍學堂、廣府一二三書院等一系列的新式學堂。還興辦了一所專門用來防治傳染病,並且用大蒜素救人命的廣州公醫院

可以說朱和造福廣東家鄉那是不遺余力啊!

所以廣東人對他是極其擁護的,他在廣東要辦點事兒,也是如臂使指一般,因此廣東的社會改革也完成的比較徹底。

福建省則被交給了延平王鄭經治理,延平王府在福建的根基很深,無論在閩南還是在福州十邑,都有大量的支持者。而且此時福建的基層社會也和廣東類似,宗族勢力也相當龐大。所以推行以土地宗族公有為基礎的均田,所遭受的阻力也相當有限。

另外,由于滿清在福建推行的沿海遷界,也造成了福建最好的土地實際上被拋荒!

而且福建的人口同樣因為明清戰爭和沿海遷界損失慘重,人地矛盾那是相當的不突出相比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家鄉,福建的閩南人、福州人還是更希望可以出海打拼。

因此朱和的海外政策,其實是非常符合福建人需要的。

在這種情況下,福建的均田、均賦、均役改革同樣進展順利。

而江西的情況,就和廣東、福建這兩個省份不大一樣了。

江西是個多山的內陸省份,基層的宗族勢力沒有廣東、福建那麼強,對海洋也沒有渴望,也沒有沿海遷界這回事兒。由于明清戰爭造成的人口銳減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人地矛盾,所以江西在被朱和攻佔前,算是個比較平靜的省份當地的百姓是士紳雖然也對大明表示了歡迎,但遠遠沒有廣東、福建那麼熱烈地希望大明到來。

而朱和暫時也沒有把在廣東、福建成功推行的「均田、均稅、均役」拿到江西。畢竟是西拒吳周,北抗清妖的諸葛丞相的大後方,得盡可能保持穩定,所以朱和就把江西交給了諸葛三和全權治理。

諸葛三和忙于軍事,也沒多大的精力可以去管內政,所以就大量啟用了一批江西籍的大明遺臣,讓他們先維持著再說。

所以現在江西省那邊的情況是「最大明」的皇權不下鄉,基層治理也極為松散,連收稅的標準都是照著萬歷年間張居正主持制定的江西稅糧定額來的,一年的稅糧定額是白米二百六十一萬幾千石。

不過由于江西的士大夫並沒有參加過什麼咨議會,也沒有獲得過團練權,所以他們也沒有和大明朝廷叫板的實力,朱和如果要強行在江西推進「三均改革」,也沒有太大的難度。

而江南和浙江兩省的情況就復雜了!

這里可是東林黨的故鄉,盛產嘴炮!

而且康熙在跑路之前為了從江南、浙江多撈一點,還開了個咨議會,並且把江南、浙江各縣的團練權都發賣出去了。

這下可不得了,嘴炮們有了武裝力量了!

這個武裝的嘴炮可比手無寸鐵的嘴炮厲害多了。

而朱和進軍浙江、江南的時候,因為兵力不足,所以只佔領了幾個重要城市,絕大部分的縣城都是傳檄而定傳檄給誰?當然就是傳給那些捐班團練頭頭了。

雖然他們手里也沒幾個團丁,但是各縣的大清官員都紛紛掛印而逃。這幫捐班團練也就順理成章的填補了權力真空,成了江南、浙江絕大部分縣城的統治者。

朱和的檄文一到,他們也就變成了「義軍領袖」,統治也就有了一定的合法性。

為了加強他們自己的合法性,他們又為朱和的北伐軍提供了大量的民伕、船只和補給物資這下他們可都是反清復明的功臣了!

朱大監國現在才拿下三分之一的天下,就算要殺功臣,也不是現在吧?

而這些反清復明的功臣和捐錢給朱和的奸商,還有黃宗羲、萬斯大這些士大夫,實際上都是一伙兒的。

所以黃宗羲向他們招招手,他們就屁顛屁顛的來南京了來參加為朝廷籌款的江南咨議會!

「這次監國聖人取江東雖然很順利,但是花銷極大明軍的軍紀其實也是用銀子喂出來的!監國聖人給下面的廣東兵、福建兵放賞的派頭可大了,這銀子都是論斤發的!

根據家師打听到的消息,打紫金山的第二鎮官兵大概能拿到了兩百萬兩,打安慶的四個鎮和在南京外圍掃蕩地盤的第七鎮都能拿到一百萬兩,再加上海軍的進項,光是放賞就是八百萬兩啊!」

「八百萬啊!這派頭,這財力威宗先帝要是能這樣放賞,五年平遼還真沒一定啊!不過家父覺得這筆支出還是忒大了一些,畢竟朝廷去歲的年入也不到五百萬啊!所以朝廷如果想把這虧空填補上,恐怕還得靠在座的諸位努力籌款報效!你們願意幫著朝廷籌錢嗎?」

正在說話的是黃宗羲的得意門生萬斯大和寶貝兒子黃百家,而他們提出的問題如果讓那個吊死煤山的崇禎皇帝听了,恐怕是要感動的流眼淚的。

他們居然在朱和都沒提出要錢的情況下,就主動和下面人商量著怎麼替朝廷搞個幾百萬填補虧空了。

當年的江南士大夫要有這覺悟,李自成也不反了,皇太極也早給打死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