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26章 條約皇帝,契約精神 (求月票,求訂閱)

吳三桂之所以是大漢奸,就是因為「沖冠一怒為紅顏」,打開山海關引清兵入關,滅掉了李自成的大順朝。這個漢奸帽子,在廣大勞動人民眼中,是無論如何都摘不掉的。

但是對于地主階級知識分子而言,李自成才是他們最大的敵人,滿清反而要擺在李自成之後。

所以借滿清之兵,滅李闖之賊,是這幫沒骨氣的地主都認同的。而他們不大願意認同的,則是吳三桂的剃發降清.而更讓吳三桂難堪的是,他到底是一開始就打定主意要剃發降清,還是一開始說好了借兵,後來被多爾袞擺了一道,刀架在脖子上把頭給剃了,都說不清楚啊!

要能說清楚,也就不會有「沖冠一怒為紅顏」的《圓圓曲》了。

另外,如果吳三桂是「降清開關」,那他現在再起兵反清,就是逆臣造反就是先當漢奸,再做逆臣,臭不可聞啊!

可方光琛為吳三桂拿出的「解決方案」就能把「先當漢奸,再做逆臣」的帽子給摘了。

不管吳三桂當年是「沖冠一怒為紅顏」,還是「借兵助剿被人坑」,康熙皇帝只要條約一簽,承認是多爾袞不守約定,坑了吳三桂一把,那這事兒就蓋棺定論,沒啥好討論的了。

這頂漢奸帽子,就算從吳三桂的腦袋上摘掉了。逆臣造反就更談不上了,他現在起兵就是要清廷履行「借師助剿之約」,根本不是造反!

當然了,這是站在地主階級軟骨頭知識分子的立場上解釋的。勞動人民是不會承認的,那些長劍銅錘的原儒也一樣不會認的。

不過能把帽子摘到這個程度,吳三桂就已經很滿意了。

吳三桂又問︰「那殺永歷的事兒怎麼解?」

這又是一頂鐵桿漢奸的帽子了!如果說「借兵剿賊,聯虜平寇」還能得到一部分軟骨頭士大夫的支持,那麼入緬甸殺永歷,則是連洪承疇這號大漢奸,都覺得有點過分了。

「大總統,」方光琛道,「永歷的事情不可能盡解,但是卻可以遮蓋用扶朱三太子做皇帝的事情,來遮蓋住殺永歷的事情。畢竟朱三太子的名分比永歷要正!」

「扶朱三太子做皇帝?」吳三桂皺眉道,「這朱三太子的皇帝還用得著我來扶?他自己不會做?」

「他自己當然會做了,」方光琛笑道,「但是大總統可以和朱三太子立一個支持他做皇帝的約。」

吳三桂沒听明白,「廷獻,你的意思是」

方光琛笑道︰「您可以拿著康熙簽的約去九宮山和朱三太孫分地盤咱們拿四川、雲南、貴州、湖北全部,湖南大部,他們拿廣東、福建、江西全部,湖南一部。同時廣西向兩家分別稱臣,算是個緩沖之地。

然後您再請朱三太子先稱皇帝,恢復大明國祚。這樣您就算完成了崇禎的遺命,再當大周的皇帝,也就名正言順了。同時您還可以在同朱家的和約之中規定,兩家在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之前,不能互相攻伐。」

他這是把「崇禎遺詔」當成一份恢復大明國祚的合同來處理了!

朱三太子拿到廣東、福建、江西全部,湖南一部,然後在廣州當皇上,那大明國祚不就恢復了?

大明國祚一恢復,「崇禎遺詔」就算完成了。吳三桂和大明的君臣之義也算圓滿了。

殺永歷這事兒站在封建義理的角度,也能掩蓋過去。

吳三桂拈著胡須,琢磨了一下,「那老夫拿四川、雲南、貴州、湖北全部,湖南大部,然後自己當皇帝這事兒」

方光琛笑道︰「大總統,咱們那麼多人,冒那麼大的風險,背那麼大的惡名,潛伏清營二十多年快三十年,他大明一文錢的俸祿都沒有給,咱們難道不該拿四川、雲南、貴州、湖北全部和湖南大部的地盤?」

「該,該,太該了!」吳三桂連連點頭,「可是朱三太孫肯和咱立這個約?」

方光琛一笑︰「大總統難道不覺得那個貌似關公的朱三太孫和崇禎皇帝還要崇禎皇帝的長子長得一點兒都不像嗎?」

「對啊!」吳三桂一怔,然後回頭看著劉玄初,「玄初,他們到底是什麼人?你查清楚了嗎?」

劉玄初道︰「大總統,據臣暗中探訪發現,這個朱三太子、朱三太孫的確是明朝宗子他們倆都有奉國中尉的官餃,其中朱三太子的奉國中尉是隆武帝封的,朱三太孫的奉國中尉則是末代唐王和魯監國封的。如果臣沒有猜錯,他們應該是大明唐王一系的宗子。

另外,朱三太子、朱三太孫的朝廷的底子,主要就是一群唐王府的余燼加上潮州當地的豪強、海賊,再加上延平王府的人。只有一個老龐太監算是崇禎朝的遺臣。不過這老太監早先跟過隆武、紹武和末代唐王,算是唐王一脈的大佬。

而且他在朱三太子的朝廷中實際上也不是當太監,而是開國功臣的地位。這廣州的大明朝廷,其實就是一個全新的朝廷,掛了個大明的招牌,也就是季漢、劉宋之流而已,不會那麼迂的。」

「那就好了!」吳三桂笑道,「那咱們就合計一下,和康熙的約具體該怎麼訂?」

一份精裝的不平等條約,很快就被洪士銘帶回了襄陽府,擺在了早就望眼欲穿的康熙皇帝的御案前頭。

康熙可急壞了!

因為朱和這些日子在江西地面上進展極快!

由于康熙被當眾斬首的消息在江西各地傳遍了,使得江西的清軍和官員全都沒了斗志,那是跑的跑,降的降不過是跑是降,對康熙而言區別也不大。因為除了旗人和上三旗的包衣奴才會往武昌府、黃州府、安慶府這些尚在大清牢牢控制中的地盤上跑。其他人要跑也是往吳三桂那邊跑!

這大清啊,在他們看來就倆字兒——要完!

不過對康熙而言,丟光江西的地盤還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事情是失去江西的九江府後,長江水道就會被朱和封鎖。到時候康熙想走長江下江南就難了。

去不了江南,康熙就掌握不了錢袋子。而沒有錢,他這個皇帝可就要干不下去了這些日子,他是每天得花十個時辰給人在襄陽以外的那些大臣寫廷寄,一天不「碼完」一萬五千字兒都不睡覺的。

而且這些廷寄當中的語氣都是溫柔至極,對下面的大臣又是夸獎,又是噓寒問暖的,又是封官許願,對于岳樂、常寧、莫洛、圖海、施瑯、卓布泰、巴海這些手里有兵的,還得拍馬屁。如果把廷寄的抬頭和末尾改改,換成「叩首恭請主子聖安」和「奴才某某」,都能寄回給康熙了。

可是這些日子康熙愣是沒有收到多少請安的折子,最可怕的是岳樂和常寧請安的折子都沒有到!

這倆貨一個掌控著江寧,一個手握北京,還都是大清的親王,他們在想什麼?是不是想當皇帝?

所以康熙今兒听說洪士銘和汪士榮二人回來了,那真是激動得差一點出門去迎接。最後雖然忍住了,但還是讓米思翰趕緊把他們帶了來。

現在看見了用黃色綢緞做封皮的「條約文本」,激動的都快掉眼淚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