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69章 皇上,您還能依靠包衣奴才啊!(第二更,求月票)

當大清國中碩果僅存的幾個猛將之一的瓜爾佳.卓布泰跟隨納蘭明珠走進南書房的時候,夜已經深了。但是南書房里還亮著燈光,康熙皇帝捧著一杯清茶,盤腿坐在冷炕上,盯著黑漆漆的窗外發愣,似乎在想什麼心思。

御案上,題本、奏折什麼的堆積如山,都是各地送來的軍報,也有一些內政外交上的奏報。自從吳三桂放出要過江的消息後,原本還算安穩的長江以北各省的氣氛就陡然緊張起來了。不時有亂民造反或是綠營將領蠢蠢欲動的消息傳來。山陝總督莫洛上奏說總兵蔡元,副將邵苓芝、白光勇都有暗通吳三桂的嫌疑。而已經抵達荊州的平南將軍勒爾錦則密報襄陽總兵楊來嘉、鄖陽副將洪福有反叛的跡象。陝西甘肅的幾個總兵、副將鬧事問題倒還不大,可是湖北一旦在吳三桂渡江北上的時候亂起來,那可就真的麻煩了。

荊州之戰是吳三桂渡江後的初戰,也是他玄燁御駕親征後的初戰。非常關鍵,如果康熙勝了,不但吳三桂會被遏制在長江以南,就連廣東的朱三太子、朱三太孫也會跟著倒霉——因為吳三桂一敗,大清在長江流域的重兵就被盤活了,隨時可以沿著長江進行機動,朱三父子如果敢泛海奪江寧,那等待著他們的將是十萬乃至二十萬天兵的碾壓!

但大清如果在荊州戰敗了,局面將急轉直下不可收拾!

康熙正感到煩躁不安的時候,門外站崗的王輔臣忽然喊了一聲︰「主子,明珠和卓布泰到了。」

「叫他們進來!」康熙道,「王輔臣,你也一起進來。」

王輔臣現在封了「門房內大臣」,而且還沒正式上任。但是這奴才忠心啊,主動提出要拿著刀子在南書房門外守著。

而康熙居然也不懷疑他,還親自賜了他一把砍人特別痛快的寶刀,讓他守南書房大門——這可是「活呂布」啊!武藝之高,在多爾袞那一屆的滿洲人當中罕有敵手。這要是在南書房門口造反了,康熙皇帝還不得馬上駕崩?

可是王輔臣在今晚的表現卻非常符合一個忠奴的氣質,不僅沒有反,而且還非常認真的看著大門,這就是個門神啊!

看見「門神」王輔臣領著卓布泰、明珠走進南書房。康熙皇帝的右手手掌又一次按在了一把轉輪打火短槍的手柄上

和明珠、王輔臣一起走進來的是一個辮子花白、胡子也花白了的老者。不過身材讓人非常挺拔,甩下馬蹄袖下跪行禮的動作也非常利落。

康熙看著自己的老忠奴,溫言道︰「卓布泰,你受委屈了。」

「奴才」卓布泰一听康熙這話,馬上就是老淚縱橫了,「奴才不委屈」

都哭成這樣了,還不委屈?

「王輔臣,快給卓布泰搬個凳子,讓他坐著回話。」康熙繼續哄卓老爺子,「老爺子,別跪著了,起來坐吧紫禁城晚上挺涼的,地磚上更涼,您要跪久了膝蓋凍壞了,就不能騎馬打仗,替我大清平吳滅朱了。」

多好的仁君啊!

卓布泰幾乎都以為那個弄死自己兩個親兄弟的人不是康熙皇帝了

卓布泰還是在王輔臣搬來的一張凳子上落座了。而明珠和王輔臣則繼續「罰跪」——懷著激動的心情等著康熙皇帝的天語垂詢。

現在可是大晚上,南書房內除了康熙皇帝和當值的太監、侍衛,就只有卓布泰、明珠和王輔臣三人連索額圖都不在場!

所以今晚上最高興的其實就是明珠了——索額圖是索尼的兒子,索額圖是擒鰲拜最大的功臣!為了除鰲拜,索額圖辭去吏部右侍郎職務改任一等侍衛,天天和康熙湊一起密謀,還幫著康熙物色打手。

而鰲拜和穆里瑪的死,多半也是康熙授意索額圖去做的這個索額圖一下就除掉了大清兩位無敵將帥,罪過不小啊!

這時康熙開門見山地問︰「卓布泰,明珠和你說過如今的平叛剿賊之戰局了嗎?」

「說了,」卓布泰道,「整整說了一個時辰。」

康熙贊許地點點頭,這個明珠挺會辦事!

「那你怎麼看?」康熙又問,「朕御駕親征吳三桂能贏嗎?」

「能贏!」卓布泰道,「吳三桂實不足為慮,國朝大患只有一人!」

「誰?」

「朱和!」卓布泰有點激動,「破澳門,擒可喜,敗圖海,席卷廣東,擒殺我天兵七八萬有余皇上,您不要當他是前明余孽,您要把他看成一代開創之主啊!

而那吳三桂,其實才是明朝余孽,我大清手下敗將,不足為慮。」

卓老爺子這是在朱和身上看到了當年大清崛起關外時的鋒芒了!

而卓布泰的這個看法,其實和岳樂也差不多——岳樂親自去江寧坐鎮,就是要防朱和北上。

「卓布泰,」康熙說,「朕已經讓安親王坐鎮江寧,防著朱和北上。只要咱們能集中兵力先打敗吳三桂,就可以用全天下的力量去滅了廣東的逆賊了。」

「皇上聖明!」卓布泰嘴上說的好听,心里面卻也沒底。

打吳三桂他其實是有把握的,就如他所言,吳三桂不過是殘存的明軍余孽。再強又能強到哪里去?

而朱和雖然是經過「認證」的崇禎之孫,但他的軍隊卻是新建的,和早先那支暮氣沉沉的明軍幾乎扯不上關系。

而這支新建的軍隊明顯還處在上升期今後幾年內,他們很可能還有繼續上升的空間。

不過卓布泰現在也不想和康熙皇帝說這些,因為說了也不能怎麼樣。

吳三桂這一反,雖然不足以推翻大清在關內的統治,但卻讓大清朝廷無力遠征廣東,至少為朱慈炯、朱和父子爭取到了幾年時間。

「卓布泰,」康熙皇帝此時又問,「你覺得朕需要派出多少軍隊才能在荊州擊敗吳三桂?」

「回皇上的話,」卓布泰道,「奴才覺得天兵無法在荊州府境內擊敗吳三桂。」

康熙一愣︰「什麼?你剛才不還說吳三桂不足慮嗎?」

「奴才的確說過,」卓布泰道,「但朝廷還是不能在荊州決戰。」

康熙不解道︰「這是為何?」

「因為朝廷在湖廣戰場上最大的優勢在于施瑯的水軍只要有這支水軍在,朝廷在漢陽以東長江沿岸的軍隊和襄陽以南漢水沿岸的軍隊就是一體的。所以奴才建議湖廣的天兵要始終圍繞著這條完全為我所有的水路進行布署。」

康熙低聲道︰「那豈不是要放棄荊州城了?」

卓布泰道︰「皇上,吳三桂過江不是為了一座小小的荊州城,而皇上您御駕親征也不是為了守住荊州城。那麼您何必同他爭一城一地之得失呢?奴才建議平南將軍立即移師至荊門州、安陸府、襄陽府布防。」

康熙不置可否,又接著問︰「卓布泰,那朕需要調集多少八旗兵去湖北,方可確保必勝?」

「皇上,」卓布泰看著康熙皇帝道,「奴才覺得八旗兵已經不足用了至少靠北京城的八旗兵已經不足以擊敗吳三桂了!」

「什麼?」康熙皇帝猛地站了起來,「八旗勁旅都不足用了,那朕還能依靠誰?」

卓布泰不慌不忙道︰「皇上,您還能依靠包衣奴才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