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67章 康熙,你跟不跟?(第四更,求月票)

南書房內,康熙皇帝和往日一樣,端坐在案幾之後,身後和兩旁眾星拱月一般伺候著一大群的太監和奴才,門外還有挎著腰刀,身穿黃馬褂的御前侍衛挺身站立。

看見王輔臣在領侍衛內大臣噶布喇的引領下到來,守門的御前侍衛就要上去搜身。搜身的規矩是新定的。因為明軍擁有拉索火雷的消息,也傳到了北京。

這段時間,清廷和明廷之間雖然沒有爆發大戰,但是小規模的戰役卻一直在進行。這些戰役主要是發生在忠于明廷的延平王府藩軍和清廷的福建、浙江守軍之間的。

為了確保朱和在幾個月後可以順利泛海北上,延平王府的軍隊目前正在拔除清軍擺在福建、浙江沿海島嶼上的據點。有時候還會登上沿海界外荒蕪人煙的灘頭,佔據一些緊要之地,修復被清軍遺棄的城寨和碼頭。

在這個過程中,就難免和清軍發生沖突了。而延平王府藩軍在和清軍的交戰中就不止一次用到裝上了拉索火繩的手榴錘!

而得到報告的康熙,首先想到的就是朱和和鄭經會派遣死士,暗藏神雷,潛入北京,化妝成大臣,在上朝的時候拉響炸雷,和自己同歸于盡!

所以康熙皇帝的安全保衛工作就進一步加強了門房大臣們上班喝茶、看小說、吹牛皮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王輔臣剛才在進太和門的時候已經被個眉清目秀的八旗子弟上上下下模索了一遍,現在到了南書房門外,看著還得再被人模模。正感到不自在的時候,康熙皇帝的「天語」已經從南書房內傳出來了。

「馬鷂子是朕的好奴才,最忠心了,不必搜身,讓他進來吧。」

王輔臣是順治的奴才,自然早就認識康熙,兩三年前他還入覲過一次。不過那時大清的天下還算安穩,而如今則是一片風雨飄搖。所以王輔臣也有點好奇,這位「大清小聖主」現在還沉得住氣嗎?

帶著這樣的心思,王輔臣就跟著噶布喇一塊兒進了南書房,然後一邊行三跪九叩覲見禮,一邊偷眼打量康熙帝。只看見康熙皇帝比幾年前更顯成熟穩重了不少,一張麻臉上掛著淡淡的笑容,仿佛一切都在掌握。

康熙含笑看著王輔臣叩頭完畢,才笑著道︰「馬鷂子,站起來給朕看看。」

「!」王輔臣響亮地答應一聲,立起身來。

「好一個虎背熊腰的大將軍,理應配得上一個巴圖魯!」

巴圖魯是滿語「勇士」的意思,也被清朝皇帝們當成「勇號」封賜給下面的有功之將。雖然只是個空口白話的「勇號」,但是在歷史上的清朝咸豐年以前,卻是非常難得的。從天命年到咸豐年的二百余年間,得賜「巴圖魯」之號的僅三十三人。不過咸豐朝後,大清的巴圖魯勇士就多了去啦成百上千,真是「眾勇盈朝」啊!

正因為這「巴圖魯」的勇號在康熙年還非常難得,所以王輔臣一听康熙要給自己賜號巴圖魯,馬上就給跪了,感激涕零道︰「皇上,奴才得先帝器重,委奴才以重任,寄奴才以月復心,待奴才之恩如天高海深,奴才雖有微功,但不足以報萬一。如今國家有難,奴才尚未立下殺賊滅敵之功,怎敢當得巴圖魯名號?請皇上收回成命,待奴才斬殺吳三桂、朱和之後,再賜奴才以勇號!

皇上請給奴才一支精兵,讓奴才替您去殺賊吧!」

看見王輔臣被自己的只言片語就哄得感激涕零,康熙皇帝也顯得有點激動,贊許地點點頭道︰「朕要的就是你這樣的漢子!這個巴圖魯你先拿著,就當朕提前預支給你的賞賜你立功的機會馬上就要來了。」

他一邊說,一邊從跟前的案幾上拿起幾份奏折,對王輔臣道︰「這是圖海、勒爾錦和耿精忠的奏折,都說了一個事兒,吳三桂那個逆賊要過長江了!」

「怪不得康熙一見面就拿出了個巴圖魯收買人心,」王輔臣心想︰「原來是吳三桂要拼命了真沒想到這老家伙那麼猛。還好我沒一刀劈了汪士榮,要不然就真的沒退路了。」

想到這里,王輔臣又給康熙皇帝叩了個頭道︰「皇上,這可是好事兒啊!吳三桂這老小子要是一直躲在長江南岸,咱們八旗天兵的鐵騎還施展不開。他膽敢過江,那便是死期到了!奴才願為先鋒,替皇上斬殺這個老賊!」

「好!」康熙一拍巴掌,又環視左右,「諸位,現在有王輔臣這樣的猛將為先鋒,朕可以御駕親征了嗎?」谷

周圍的大臣听他這麼一問,全都出班下跪,叩頭發言了。

在圖海走後成為頭號大學士索額圖頭一個表態支持︰「皇上御駕親征,吳朱二逆,一定肝膽俱裂!」

剛剛補了個大學士的明珠明中堂也跟著發言︰「皇上天威無敵,吳朱二逆,一定望風而逃!」

漢奸大學士的頭頭金巴泰也道︰「皇上天兵一到,二逆必敗無疑!」

熊賜履的話最多,長篇大論道︰「萬歲爺所見至聖至明。臣以為,吳三桂已是三鼓而衰,被圖海、施瑯阻擋在岳州寸尺難進,才冒險渡江,妄想一搏。依臣之見,主上親征,必能一舉成功!」

大臣和大奴才們當然一片支持了。雖然歷史上康熙皇帝假惺惺表示要去湖南岳州打吳三桂的時候,底下的大臣們都哭著喊著攔著不讓去。

但現在情況不一樣了

現在的問題不是康熙該不該御駕親征,而是他必須得把御駕親征的架子先端起來了。

吳三桂其實也沒真的過長江,只是在長沙搖旗吶喊,宣稱自己要過江了。

這就相當于某個黑老大在賭桌上嚷嚷著要梭哈,但是手還沒把籌碼推出來這就是在探對手,也就康熙皇帝這個「麻老大」的底。

如果康熙皇帝表現得稍微有一點慫,那大清的人心就得散了一地。

如果大清人心先散,吳三桂後過長江,那可就是打順風仗了現在大清國中又沒鰲拜那種鎮得住場子的人物。那怕康熙把岳樂從江寧調到湖北代替勒爾錦當平南將軍,吳三桂也有把握可以大獲全勝。

如果康熙昏了頭,真的讓勒爾錦這個毛孩子和吳三桂在湖北打決戰,那吳三桂可就要笑暈了。

可惜康熙這個「麻老大」沒那麼慫至少在打嘴炮的時候一點也不怵吳三桂。在確定吳三桂放出了準備過江的消息後,馬上就在南書房的重臣會議上也宣布了要御駕親征的消息。

不過打嘴炮的時候不怵,不等于上了戰場就能贏了。

現在吳三桂已經把他要過長江的事兒嚷嚷開了,如果嚷嚷到最後這個江他又不過了,那他的反也就造到頭了。

所以在康熙開始明確表示要御駕親征之後,吳三桂接下去一定會正式渡過長江了。

由于長江的荊江段江面也沒多寬,大部分地方就是兩里左右。集中個幾十門大炮,搞點火船,甚至搞點投石機扔點糖藥彈、猛火油彈也能封鎖上一大段江面。

而且荊江南北兩側的支流很多,這些支流的通航能力也很強,所以很容易搞到木船和水手。

因此要在荊江這邊擋住吳三桂不讓他過江,幾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康熙在吹完牛後,就得認真考慮怎麼和吳三桂當面鑼、對面鼓的打一架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