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10章 官場、戰場和腹黑少年(第三更)

听黃植生說用東廠的蒙汗藥放倒了尚之信,李天植還沒怎麼樣,尚可樂一下子就緊張了,看著黃植生道︰「姓黃的,你說什麼?你想干什麼?」

黃植生回頭看了一眼有點氣急敗壞的尚可樂,笑著道︰「尚副都統,這東廠的蒙汗藥是我在廣州花高價搞來的就是為了用它救世子爺和咱們自己一命啊!」

「怎麼救?」尚可樂問。

李天植嘆了口氣,接過問題道︰「七老爺您有所不知,皇上已經封了新的平南王不是世子爺,而是五爺!」

「什麼?五爺當了平南王?那世子爺」尚可樂已經明白了。

平南王只有一個!

尚之典當了,尚之信就沒得當!

而皇上為什麼不讓尚之信當?當然是因為尚之信有罪,要治罪啊!

「我們是平南王府的奴才,不是世子爺的奴才」李天植嘆了口氣,「現在平南王府的主子是五爺了,俺答公當然只能去北京向皇上請罪。即使俺答公自己不願意去,咱們也該送他去。」

尚可樂一听,也無話可說了。

李天植說的是正理兒!

當奴才的一定要搞清楚主子是誰?尚可樂和李天植的主子是平南王府,不是俺答公府。

所以誰是平南王,誰就是主子!

而如果老平南王沒有了,新平南王還沒嗣位,那麼世子爺才是主子。

現在新平南王已經有了,而且是尚之信的兄弟,所以尚之信連世子都沒了,就只有一個俺答公了。

「那新會怎麼辦?」尚可樂也不知道怎麼想的,腦袋都快沒了,還想新會的事兒。

黃植生正色道︰「新會自有俺答公之子帶領百姓鎮守,以新會百姓之忠義,自會堅守到底的。」

尚之信也繼承了尚可喜的「種馬屬性」,年紀不大卻已經有了十個兒子,長子尚崇謐今年已經二十出頭了,可以替老子帶領新會百姓守城了。

尚可樂點了點頭,「說的也是好吧,事不宜遲,咱們現在就走!」

現在不走,恐怕就走不了了!

「好!」黃植生也道,「馬上就走趁著崖門水道還沒有被關上,咱們得趕緊坐船離開。」

李天植不等尚可樂答復,就叫來了幾個听他話的親兵,馬上抬上尚之信,用繩子「打包」裝進一頂早就準備好的轎子,趁著天還沒大亮,悄悄的把尚之信抬出了新會城

「稟大將軍、王爺,大老爺,小的姓黃,是新會進士公黃老爺的家人,奉了尚都統、李長史和黃老爺的命令,冒死帶了求援信出來」

一個十六七歲的新會少年,在大清康熙十一年十月十八日這天,被在清遠和番禺縣的交界處巡邏的平南王府旗兵,領到了已經遷移到清遠縣城內的寧南靖寇大將軍行轅內。

這少年看著黑不溜秋的,矮壯敦實,一臉的忠厚老實相,還能說一口夾生的官話。

「圖中堂,小王已經讓人試探過了,這小子能說一口新會土話,也能說清楚新會縣城內的情況,也知道不少新會黃家的事情,身份應該錯不了。」

這個新會少年是平南王尚之典親自帶到大將軍行轅的,在這之前他已經親自問盤問過了——主要是問他大哥尚之信的情況!

當他得知尚之信整天就是喝酒等死之後,也就放心的帶這個黃姓少年來見圖海了。

「新會縣城是否已經遭到逆賊的圍攻?」圖海模著胡須,目光灼灼地看著這少年——他可是首席大學士、官場老狐狸!在北京的時候整天和全天下第一號月復黑少年打交道,一個新會的鄉下孩子想蒙騙他老人家是不可能的!

「稟大將軍,」少年閃著一雙特別純真的大眼楮,如實回答道,「小的離開新會時,新會縣城尚未被圍,不過西江上已經出現逆賊的船隊了逆賊的戰船很多,在西江水面上足足排出幾十里!」

圖海點點頭,以他和月復黑少年打交道的經驗,這小子絕對沒說瞎話!

而且大將軍行轅派出的細作也報告了朱和統領大軍走水路出兵的消息。

「那新會的情況如何?準備好守城了嗎?」

「回稟大將軍,新會的百姓在尚大都統和黃、莫、李三姓大老爺的帶領下,已經備戰了好幾個月城中至少儲備了夠吃三年的米糧,這回再不用吃人了!」

圖海連連點頭,心說︰「果然是吃一塹長一智啊!」

旁邊的平南王尚之典道︰「中堂,新會城是小而堅固,又兩面臨水,而不臨著大江大河的兩面城外又開挖了兩道城壕,修建了一道羊馬牆,立起了一道木柵欄雖然逆賊有許多紅衣大炮,但是這壕溝卻必須一道道填平,可是得耗費不少時日。小王以為,新會城至少能守一個月。」

圖海又問︰「能跑得了嗎?」

「跑不了,」尚之典搖搖頭,「開平縣全境已經被逆賊攻佔,高明縣的大部分鄉都附逆了況且他還能往哪兒跑?」

其實肇慶府境內的開平、高明兩縣並沒有多少明軍正規軍,主要的防御力量是「還鄉苦力團」。雖然配備了「軍用級白糖武器」,但沒有多少野戰能力。尚之信一定要跑,絕對能突到肇慶府城高要附近。

可問題是尚之信到了高要就能活?怎麼可能!既然跑出來也是個死,那費那力氣干嘛?

圖海想了想,又問︰「能降嗎?」

尚之典道︰「俺答公也姓尚啊!」

姓尚的怎麼可能投降?

哪怕朱和願意饒他,下面的潮州人、廣府人和廣漂人也不能答應啊!

「不能跑、不能降那就只有死守了!」圖海說著話,就揮揮手讓左右把那少年帶走了。

等那少年走後,他又扭頭看著坐在大堂上一直沒開口的孫思克一眼,「藎臣,你怎麼看?」

孫思克今年四十多歲,滿臉虯髯,兩眼放著精光,看著就是個狠人,實際上也是個能打的主兒。如果不算吳三桂陣營中的人物,他大概是現在還在世的「旗二代」、「旗三代」中第一能打的。

從跟隨洪承疇征四川、雲貴開始,就一直在帶兵打仗,打完南明又去西北和蒙古人打。就在他被調到廣東和朱三太子父子交戰之前,他還在和厄魯特蒙古人交兵呢!

可是這家伙一來不會拍馬屁,對上官上差特別摳門;二來也不大會做人,說話還特別難听,仗著自己「奴輩」高,誰的面子都不給。所以他的官運特別差,別看現在領著個挺大的副將軍,但是清朝的大將軍是臨時差遣,不是正式編制。他的正式官職還是個正二品的總兵

「大將軍,」孫思克面無表情,只是淡淡地說,「戰場畢竟不是官場!這一仗打贏的把握不高,打個平局,無功而返的把握,倒是有個六七成。如果讓卑職來做決定,那是肯定不能打的。

不過您是大將軍,卑職只是副將軍,只要您下將令,卑職努力去打就是了。」

這話說的可不中听!什麼叫戰場畢竟不是官場?這是在嘲諷圖海這個上官只知道做官,不知道打仗啊!

不過圖海氣量大,不在乎這些話,于是笑了笑道︰「那就行了一切都交給藎臣你了!我就在清遠坐鎮,等著你的捷報!」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