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卷三、霜天曉角 一四九、自古稻粱多不足

卷三、霜天曉角一四九、自古稻粱多不足

一四九、自古稻粱多不足

孫元起不能確信這個宋教仁是不是歷史中的那位,但不憚以最壞的心思來揣度陳乾生︰恐怕他就是日知會在衙n中暗線,現在準備逐步滲透,以便日後起事,宋教仁是其中關鍵的一環?

不過不要緊,哥連閻老西這種軍閥都能發配到日本,自然能收拾這個未來的黨魁。【嘿嘿,要說現在太祖爺還是十三四歲的少年,丞相不過是七八歲的小正太?要不什麼時候去湖南、江蘇一趟,來個偉大的正太養成計劃?

想到這里,孫元起臉掛著詭異的笑容,看得一旁陳乾生後背直冒涼氣︰「百熙兄,你——」

孫元起連忙收拾起七八糟的想法,面容一整︰「仲甫所薦,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現在全國各省都在籌建法政學堂,我們要先下手為強,馬跟這三位聯系。兩位博士年薪都從白銀兩千兩起,可以保舉五、六品的散官;至于宋遁初,就一千兩」

陳乾生應聲去寫邀請函了。

不出所料,宋教仁對于法政學堂的招徠幾乎是立馬允諾,沒有半點推月兌,爽快得讓孫元起懷疑陳乾生是不是早已和他通過聲氣。至于陳錦濤、王寵惠兩位博士,或許是看在校的份,居然也都答應了。這讓孫元起喜出望外。

張之听說籌辦法政學堂請來兩位高才,也是大喜,再也沒像次工藝學堂改革時那樣哭窮,大方地撥出白銀兩萬兩、空閑宅第一座。

等這三位老師到了武昌,因為陳錦濤年齡最長,被委任為學堂的檄委總辦,王寵惠是會辦,宋教仁則是幫辦。學校只有這三個老師自然不夠,孫元起又請梁鼎芬幫忙,「推薦」幾位文史老師,再加來自經世大學的數理化教師,學校師資基本就算小有規模了。

至于招收學生,卻也不急,畢竟眼下既沒有合適的教材,也沒有教學計劃,只能先讓老師進入角,籌備一段時間。在召見學校全體老師的時候,孫元起防微杜漸,給以後學校教學定下一個基調︰「既然名為法政學堂,教授學生法律、政治,自然要涉及各種敏感問題,大家不必大驚小怪。【但是,在校內可以百花齊放,走出校n必須一枝獨秀。也就是不能讓學生把課堂的內容拿到校外宣講討論,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猜疑。」

余下的事情就不用孫元心了。耶魯畢業生向來喜歡創辦學校,比如普林斯頓大學、康奈爾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芝加哥大學等,創始人或第一任校長都是耶魯學子。想來陳錦濤、王寵惠也不例外。完全有理由相信,一座國內領先的法政學堂會在他們手中誕生。

忙完了法政學堂,孫元起又把魔爪伸向了幾個月前剛剛改名的湖北高等農業學堂。

隨著莉莉絲的華熙面粉廠建立開工,孫元起已經認識到湖北不僅大面積種植水稻,還盛產小麥。但因為農業技術落後,絕大多數地方都是牛耕人收,靠天吃飯,即便風調雨順,小麥畝產量也不過二百斤,稻米稍微多些,亦很難超過三百斤。要知道,在後世小麥畝產量平均都在600斤以,至于水稻,則要超過千斤

產量如此懸殊,在孫元起看來,關鍵原因有兩個︰第一是化fi施用,第二則要數作物育種。很早以前薇拉已經著手化fi施用的實驗,工藝學堂未來也將轉入合成氨的研究,所以化fi在將來不再成為問題。眼下要著手的,便是作物育種。

在中國傳統的耕作生活中,農作物大多靠自家留種,自己選取籽料飽滿、高產抗病的。為了適應不同的地理環境,經過無數代人的努力,各個地方的品種差異非常明顯,各自的產量都已達到一個相當穩定的狀態,很難發生突變。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采用先進的科學理念,來培育全新的品種,以此提高作物產量。很幸運,二十一世紀的知識青年盡管可能沒見過小麥水稻長啥樣,但一定都听過「基因技術」和「雜交水稻」。

眼下,湖北高等農業學堂分設農桑、畜牧、森林三科,學制四年,每年招收學生120人,由普通中學堂及高等小學堂畢業生升入。並附設農業小學堂和中等蠶業學堂各一所,形成從小學、中學到專科完整的農業教學體系。如果找人來實施作物育種夢想的話,這所學堂就是最適合的溫唇g。

了解學堂的基本情況之後,孫元起便命令在原有的農桑、畜牧、森林三科之外,單獨成立了育種專業。並貫徹「任務帶學科」的指導方針,把目標圈定為各種作物的雜交改良,其中最重要是雜交水稻。

孫元起是農學的n外漢,甚至從來沒模過鋤頭,如今提出「雜交水稻」而不是「雜交小麥」,卻在無意中找對了正確方向,避免走許多彎路。

如果要問他為什麼圈定「雜交水稻」?孫元起的原因很單純︰日常听說最多的就是雜交水稻,雜交小麥听著總覺得有些別扭。再說,水稻產量也高啊

事實,小麥、水稻的雜交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它們都是自花授粉植物,雌雄蕊著生在同一朵穎花里,由于穎花很小,而且每朵花只結一粒種子,因此很難用人工去雄雜交的方法,來生產大量的第一代雜變種子。打個比方說,就是每粒稻子都定了女圭女圭親,一男一女住在小屋子里,不需要任何人幫忙,自己就可以懷孕結子。如果要實現雜交,就應該在他們接觸之前,把每個小屋里的男子都給閹割了,另外找別人幫忙。這可是個細致活,一株稻穗就有兩三百朵稻花,每個都要手工拆開外殼,切除雄蕊。基本做完手術,這株稻穗也廢了。

所以,最好方法是找到小房子里只有女子、沒有男子的,這樣人類才能 手它們的生育問題。這種只有雌蕊、沒有雄蕊的先天畸形植株,科學稱為「雄不育系」。尋找合適的「雄不育系」,這個過程很艱辛,經常是十畝地里也沒有一株。相對于水稻,小麥的「雄不育系」就更不易尋找。

當然,找到了野生的雄不育株,雜交效果也不一定很好。從水稻開始雜交,到雜交水稻產業化,中間還有一段漫長的路。

這些東西,孫元起最初並不知道,以為懂得了先進科學理念,實作中只要花費時間便可。等下達任務之後,才逐漸明白其中困難重重。姑且不說研究的困難,單單每次水稻從播種到收獲,至少就得六個月這項研究沒有十多二十年的功夫,根本不可能出結果。好在守著學校,年年都有學生,倒不用特別擔心科研持續的問題。

孫元起剛來湖北不到半年時間,先是規範中小學課本,廢除了湖北自己編印的教材;接著合並武昌的各種師範學堂,開除日本教習;現在又成立法政學堂,對工藝學堂、農業學堂進行改組。從教材到教師,從學生到學堂,新官任後的三把火燒得又急又猛,幾乎對湖北教育界進行了一次徹底的大清洗。

盡管還想對全省中局進行調整、對自強學堂今武漢大學前身進行改造,顧及張之、梁鼎芬的感受,加今年資金也不充裕,農業學堂的任務布置下去之後,在楊度建議下,孫元起決定暫時收手,等明年夏張之離開湖北再做打算。

既然不能在國內搗,孫元起把精力轉向國外。

自從1904年平安夜英國實驗室觀測到正電子的蹤跡後,世界的很多科學家都把目光瞄準了反物質,觀測宇宙線迅速成為近兩年科學界最重要的研究項目。科學家利用各種儀器對宇宙線進行探索,在數百個日日夜夜過去之後,在宇宙線各種效應和起源問題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孫元起所稱的「反物質」卻絲毫沒有發現蹤跡。不過,正電子的存在卻得到了更多的證明,使得大家對于反物質更加憧憬,連帶著以前被人嗤笑的質能方程也水漲船高,開始有人撰文討論。

有贊成者,自然就有反對者。許多正統的科學家看到學界走入歧途,熱炒子虛烏有的「反物質」,不免正義之心大作,在各種場合批判反物質,認為那是孫元起的無稽之談。

現在的孫元起,已經孤軍奮戰的無名小卒,在學界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擁有無數忠實粉絲。听到有人批判大神,擁躉者開始猛烈還擊。正統科學家也不會坐以待斃、唾面自干,卻無法否認正電子的存在,畢竟這是無數實驗室觀測到的結果。一來二去,對于反物質的探討開始深入,論爭的戰線也逐漸拉長,甚至涉及到原子核反應中會不會導致質量轉化為能量。

孫元起覺得這些科學家太有閑心了,必須再爆些猛料,來轉移他們多余的注意力。于是之前炮制好的論文《大爆炸宇宙理論》派了大用場。

果然,刊登在1906年冬季《經世大學學報》的這篇論文,就像是陳老師的攝影作品,瞬間吸引了學界的注意力。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