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卷三、霜天曉角 一二二、共說題詩壓腐儒

-

坐落于宣武門外北半截胡同南口路東的廣和居,在京城中歷史最悠久,早在道光年間就有了這間飯肆,面向的顧客主要是住在宣武門附近的士大夫,著名的菜品有炒腰花、江豆腐、潘魚、三不粘、它似蜜、清蒸干貝等,膾炙人口。

廣和居是一套大四合院,臨街三間房,南頭半間為門洞,門洞正對院內南房的西北牆,牆有磚刻的招牌,權當影壁。院內各房,都分成大小房間,個人獨飲、三五小酌、正式宴會,各得其所。話說這個四合院並不是很寬闊奢華,屋頂不高,人在里面甚至有些逼厭。但俗話說得好︰酒香不怕巷子深。沖著這里的美味佳肴,鑒餐們趨之如鶩。

在廣和居的顧客中,不少是當時有權有勢的大官,有影響的名士。比如清末重臣翁同嘛、張之洞,著法家何紹基,都是這里的常客。

再比如眼下,翰林院的一班名士便聚在廳里,對著壁掛的何紹基手欠條評頭論足。

翁斌孫在邊介紹道︰「次和同年來此吃飯,听熟知掌故的人說,這個欠條乃是道光十七年前後,暖叟在翰林院庶常館學習的時候所。因為這廣和居靠近原先的翰林院,暖叟每日無事,便來此飲酒。可是庶常館薪水微薄,暖叟時常入不敷出。日久天長,欠賬越來越多,年終時付不出酒債,只好寫了張欠條交給店家。店家倒是識貨,看出法超妙,便有意保存了下來。等暖叟名滿天下時,店家急忙尋出這張欠條,請人被糊起來,掛在此處。既顯得雅致,也暗襯店鋪的身份。果然,很多好事者專程來看此副真跡,店里生意也就更加興隆了。…」

狀元公劉春霜也好法,听罷點點頭︰「來看真跡的倒也不虛此行!這幅字筆意縱逸超邁,時有顫筆,醇厚有味。暖叟當日寫時,只留心內容,並沒有注意到點畫架構,信手揮灑,真是應了古人「無意于佳乃佳,的說法。」。

朱汝珍說道︰「何子貞乃是國朝法有數的名家,草、篆、分、行熔為一爐,神龍變化,不可度測。這幅字,應該說是「粗頭亂服亦佳,才對!」。

一群人評頭論足了半天,才在桌邊坐下。孫元起作為年紀衙門最晚的晚輩,早已點好了菜肴。此時正值中午用餐高峰時期,也不知道這院子里來了多少達官顯貴。點菜的時候1小二就說了︰「對不住,各位爺,您老沒有預定,這菜可能得有些晚啊!」。

這群翰林官最不缺的就是時間,何況「好菜不怕晚…」呢?

于是一群人就著茶水,圍著桌子聊天。這些人都是科舉場里殺出的驍將,筆墨紙現間磨出的高手,生平最得意的便是八股文、試帖詩,說來說去,自然離不開此等話題。

就听揮毓鼎說道︰「我們這些漢人翰林官,多數是要外放出去做學政的,出題的時候最是要小心。想那雍正四年1726,海寧查嗣庭任江西鄉試正考官時,因為試題有「維民所止」為人告許,說是「維,「止,二字系「雍正,去頭。世宗憲皇帝便以「諷刺時事,心懷怨望,的罪名,把查嗣庭下獄。盡管後來查嗣庭疚死,仍被戮尸梟示1其歲以判斬刑,十五歲以下流放︰並停止淅江鄉試、會試三年。盡管現在政治開明1已經鮮有文字獄之事,不過還是小心為妙,出題之前一定要再三斟酌。」。

六十歲的陳伯陶捋著花白的胡子,說道︰「揮前輩說的極是。不過如今出題,已經是極難了。大家都是過來人,自然知道,這《四》里整段整章的題目,幾乎前人全都做過了,考生也念過」遇到同題,就可以抄用。而考官哪能記得那麼多程文?一旦錯漏,便會鬧出大笑話!」。

翁斌孫笑道︰「話說為了避免重復,這些年很多地方都是用截搭題,鬧出了不少的奇聞來。咸豐年間,德清俞曲園前輩任河南學政的時候,為了防止學生壓中題目,出了三道混搭題︰第一個是「王速出令反」,。

朱汝珍插話道︰「這應該是《孟子梁惠王》中「王速出令,反其旌倪,止其重器,一句?這樣出題,一準兒有憨憊的學生以為是王快出命令使人造反!」。

翁斌孫道︰「朱學弟不愧是榜眼,四五經是爛熟于心啊!不錯,考試的秀才大半都以為是造反。這第二題是「二三子何患無君我1」。

劉春霜也不甘示弱︰「這一句也是出自《孟子嚓惠王》,原句是「二三子何患乎無君,我將去之」不過俞前輩這麼截搭,有些目無君了!」。

翁斌孫道︰「可不是麼?這兩個題目已經是觸目驚心,關鍵還有第三道題︰「君夫人陽貨欲」,。

一直不說話的許澤新這時道︰「前兩個出處倒也好猜,這題老夫卻猜不透了!」。

除了孫元起,其余幾個人都在苦思冥想,吳士鑒輕輕一拍桌子︰「這應該是截搭《論語》卷八末句「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和卷九首句「陽貨欲見孔子」翁前輩,是也不是?」。

其他人一齊撫掌︰「定然是這句了!…」

翁斌孫也贊道︰「還是吳老弟才思敏捷!」。

揮毓鼎有些疑惑︰「俞前輩學問、道德都是極好的,如何會出這等荒唐的題目?」。

翁斌孫道︰「據當時人說,俞前輩任學政時,不許學生尊信狐仙,惹惱了狐仙。然而又德不勝妖,出題時被狐仙作法迷惑了,以致于出了這樣的題目。因為此事,俞前輩被御史曹登庸彈劾,認為命題「害經裂意,「圖謀不軌」文宗顯皇帝龍顏大怒,縱使座師曾文正公力保,也挨了「革職,永不敘用,的處分。所以,這題目還真要用心出才是!諸人一齊點頭。

孫元起有些疑惑︰「各位前輩,個月朝廷不是說,從明年開始,所有鄉試、會試一律停止了麼?恐怕以後不用再出此類題目了!「

其他幾個人一齊看了過來。最年長的陳伯陶慢道︰「順治初年,就有人說要廢八股,結果呢?光緒戎戌年時,康梁逆黨也說要廢八股,結果呢?如今的事,誰說得清!只是這八股取士,乃是祖宗的成法,數百年留下來的規矩,如何可以輕廢?且看數年,必然有噬臍之悔。」

諸人一齊點頭。吳士鑒這時說道︰「說到河南和出題,我倒想起一件趣事來。左文襄公麾下有一個參將,乃是河南開封人,在平定發匪、捻匪、回亂時多有戰功。戰事已畢,便求左文襄給他改授文職,于是到江蘇華亭當任縣令。剛任沒多久,恰好趕縣試,訓導就請他出題。此人乃以騎射發跡,斗大的字認不得一籮筐,如何能出題?在事先便請師爺出好了題目,放在靴簡了。等考試那天,一模靴簡,找不到紙條了。可下面童生都等著要題目呢,訓導便問他︰您記得紙有什麼字?縣令說︰別的都不記得了,就記得里面有匹馬。」

翁斌孫道︰「是《孟子》中的「百姓聞王車馬之音,麼?」

吳士鑒說︰「不是這匹馬。」

劉春霜道︰「那是《論語》中的「至于犬馬1?」

吳士鑒說︰「也不是這匹馬!這匹馬1既不在中間,也不在尾巴,那是在頭頂。百熙老弟,你說是什麼?」

孫元起一臉郁悶︰你們玩題就玩題,你扯我干嘛!讓我現丑?當下只好搖搖頭︰「晚輩不知道。」

朱汝珍立馬接話︰「我猜到了!那是《論語》中的「馬不進也,!「

吳士鑒笑道︰「縣令看了半天,還是搖搖頭,說道︰我記得跟著這匹馬後面的,不止這幾個字。」

其他幾人都凝神苦想,仍沒有答案,只好催促吳士鑒快說。

吳士鑒接著說道︰「訓導也沒轍了,只好讓縣令月兌下靴子仔細找1結果在另一只靴子里找到了題目。訓導一看,原來是「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諸人大笑︰「原來這人認不得「馬,「焉,!「

孫元起覺得他們笑的時候,眼神似乎都瞟向自己。難道是自己多疑了?

正好此時,小二端來了菜肴,資歷最老的許澤新招呼大家道︰「諸位都有些月復饑難耐了?我們邊吃邊聊!「

說是「邊吃邊聊「吃的時候如何能沒有酒?可如果就這麼推杯換盞,那也太小瞧這群翰墨場的老手了!

孫元起本來還想︰這些人不會發神經,來什麼酸酒令?結果怕什麼來什麼。干了門杯之後,許澤新提議道︰「如此喝酒,甚是寡淡,不如行些酒令來助興?」

除了孫元起,其余幾個齊聲道「好!「

陳伯陶說︰「行酒令,卻需要一個令官。老夫痴長幾歲,便毛遂自薦。」

諸人也同意了。

陳伯陶道︰「先行此令︰每人說《四》中一句,要求句中暗含一種花名,全桌輪流,不能者、不通者罰酒一杯。老夫先來︰隱者也,菊。」

許澤新當仁不讓︰「素富貴,白牡丹。」

揮毓鼎也道︰「峻極于天,凌霍。」

其他人也隨口說了幾個,比如「一日曝之,葵「夫子哂之,含笑「。

說話間,就輪到孫元起。孫元起不說才思敏捷,便是《四》也未通讀過,如何玩得這麼「高雅「的酒令?只好悶聲喝了一杯。

陳伯陶又道︰「再行此令︰每人說《四》中一句,要求句中暗含一種藥名,全桌輪流,不能者、不通者罰酒一杯。老夫先來︰舟車所至,木通。」

許澤新道︰「管仲不死,獨活。」

揮毓鼎接著便說︰「有寒疾,防風。」

翁斌孫道︰「夫人幼而學之,遠志。」

輪到孫元起,只有悶聲再喝一杯。

陳伯陶又道︰「再行此令︰每人說《四》中一句,要求句中暗含一個古今名,全桌輪流,不能者、不通者罰酒一杯。老夫先來︰子欲往,許行。」

幾圈下來,全桌就孫元起一人不停地喝酒。加空月復喝酒,已經醉了七八分。

劉春霜倒是好心,便勸道︰「孫大人不精此道,我們還是別行酒令子!「

朱汝珍眼楮一轉︰「好!我們不行酒令,改成每人賦七言絕句一首,內容須是西洋新事物,不成者罰酒三杯。如何?」

許澤新道︰「那老夫先來。

老夫所泳乃堂的教習︰自道東瀛留學歸,圖謀聊借一枝棲。如今不說之乎者,換了新腔薩西司。」

劉春霜看氣氛不對,連忙道︰「晚輩也有一首,泳的是電話︰東西遙隔語言通,此器名稱德律風。滬巨商裝設廣,幾如面話一堂中。」

陳伯陶微微一笑︰「老夫題為堂學生》︰不是從前酸秀才,學堂畢業氣雄哉。文憑一紙非容易,辛苦三年騙得來。」

朱汝珍馬接︰「晚輩題為《出洋學生》︰一歲千金價不低,械因費重總難彌。單言衣服須雙套,一套華裝一套西。」

孫元起本來是半肚子酒、一肚子氣,听他們明里暗里在罵自己,不禁勃然怒道︰「不就是順口溜麼?晚輩也會,你們听著︰

九州動蕩起干戈,酸儒文章能如何?

看我霹靂一聲響,便把萬國膽嚇破!「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