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卷三、霜天曉角 一九、坐久不須輕矍鑠

左功先拿著這信,從北京到海,再折返回來,沒有兩三周的時間,是斷斷不可能有回音的。趁著這時間,孫元起和張元濟、羅振玉一起,仔細研討詹天佑提出的共建鐵路交通系建議,發覺並無不妥之處。三人大致敲定初步方案後,自有張元濟去和詹天佑協商具體細節。

年初的時候,張元濟先是勸蔡元培參與經世大學附屬學校的建設管理,成功使得蔡大牛棄暗投明︰接著參與徐氏鉻經鑄史齋藏的價格談判,成功使得達成雙方都滿意的價格。如果一次成功是僥幸,那麼連續兩次成功就是必然了。所以一事不煩二主,這談判的事兒非張元濟莫屬。

現在是假期,學生多數都回家了,羅振玉沒有多少事情,學校里建設方面的事兒就暫時歸他。

至于孫元起,除了日常編譯教材,還要指導學生撰寫修改西北考察報告。既然是奉旨去西北一趟,回來之後總要給峰一個交代?

就這樣,折騰了一周,拿著幾份寫好的報告,到城里找老大人詢問如何把這些東西給遞去。

老大人倒是在家,不過因為年老體衰,加天熱,沒有什麼精神。見孫元起來,勉強出迎。

听了孫元起的匯報,老大人點點頭︰「你這回來,自然要折子銷假︰如果有什麼東西要奏陳,可以再寫一個折子,把那些東西作為附件,一同遞去。」。

孫元起點點頭。

老大人又叮囑道︰「你的字丑,記著找人謄抄一遍,省得惹出麻煩。」。

孫元起見老大人精力不濟,便不想多打擾。正準備告辭,老大人喝了口濃茶提神,接著說道︰「你任侍講學士以來,還沒有去過院里?等銷假之後,你隔著十天半個月的1記得去一回,便是喝茶看也行,總不能不去。還有,你一直以來還沒有拜訪王中堂和榮尚?記得這幾天就要去登門拜訪!」。

孫元起有些困惑︰老大人說的這都是誰啊?

老大人似乎知道孫元起是個小白,隨後就解釋道︰「我大清因襲明制,設立翰林院。不過又略有改動,即置學院學士兩人,滿、漢各一人。學院學士雖然平日不干院事,但畢竟是侍讀學士以下諸官的名義長官1你能不去拜訪麼?

「王中堂是漢學院學士,素來主張洋務,與老夫也有些交情,對你應該並無惡感,所以母庸多慮。只是滿學院學士榮尚那里」恐怕有些麻煩。說來榮尚為人也是穩健隨和,不過前年他任管學大臣時,和張鋒秋共同管理京師大學堂事務。他持躬謹慎,與銳意進取的張休秋不免有此粗齷。而你當時正好在張鋒秋手下做事,恐怕不免會遭受池魚之殃。你這會去見他,不知道他會如何待你了。

孫元起哪里想到還有這一檔子事?心里說,你不待見我,我還懶得去見你。當下便道︰「既然如此,那就不去見那個榮尚了!」。

「昏話!」。老大人頓時在太師椅坐直身子,「他便是要萬般刁難于你,你得去見他!」。

「是、是、是!」。見老大人發火,孫元起連忙應承。

老大人這才斜靠在椅背︰「王湘綺不是還在你們學校麼?至于如舟應付榮尚,你去問他,他是行家里手。」。說完,朝孫元起微微揮手。

孫元起起身告退後,趕回經世大學,先請陳衍到家中,請他草擬銷假和奏陳考察報告的折子。

這陳衍乃是清末民初著名詩人,光緒八年中舉,時年二十九歲。所以這等奏折對于他來說,實在不費吹灰之力,完到擒來,分分鐘便寫好兩份花團錦簇的奏折。

把這兩份折子,隨同考察報告遞到軍機處,這事兒就算完結。緊接著就要拜訪學院學士,既然老大人都覺得有此麻煩,需要找王閹運老先生問計,由不得孫元起不謹慎。

一方面讓老鄭備齊八色禮品,一方面自己專程到半山居拜偈這位聲名赫赫的湘綺老人。

山中清涼宜人,加確實比老大人年青幾歲1湘綺老人倒是精神非常爽朗,見孫元起來1柱著拐杖親自出來開門。

寒暄過後,便發覺王閹運身邊少了形影不離的齊白石,孫元起有些驚訝︰「壬老,怎麼不見白石兄啊?」。

王閹運,字壬秋,又字壬父,所以同時代的後輩通常尊稱他為「王壬老…」。比如《大鶴山人詞話︰「囊見陳伯韜齋頭有王壬老讀是詞校字,改「了,字為「與」伯韜極傾倒,余笑謂此正是湘綺不解詞格之證,即以音調言,亦啞鳳也。」。再如《世載堂雜憶》中記載黃侃的話︰「王壬老善匿其所長,如拳棒教師,留下最後一手。」。故而孫元起也學著別人的稱呼來說。

聞言,王閹運道︰「白石趁著暑假,去掛林一游,說是要見見甲天下的山水。老夫年邁,雖有雅興逸致,奈何無此腳力,只好在附近爬爬山咯。」。

孫元起說︰「白石兄畫技冠絕一時,此去掛林,少不得潑墨揮毫。等他回來,看他的畫稿,也算是紙遨游嘛!」。

王閹運哈哈大笑︰「白石平時喜歡自稱詩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畫第四。依老夫的看法,倒應該是畫第一,印第二,字第三,詩第四。不意百熙居然和老夫心有戚戚焉!」。

又說笑了一回,孫元起這才說明來意。

王剛運捋須沉吟道︰「先去看王中堂也是對的,畢竟他是大學士,榮慶再挑理兒,也說不出別的話。而且這位王中堂人森「油浸批把核子」「琉璃球」你去了不失禮數,自然不會與你為難。」。

說起王文韶,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不過在清末卻是赫赫有名。當時人是這樣稱贊他的︰「凡是李鴻章做過的官,他都做過︰李鴻章沒做到的事,他卻做到了。」。能夠做到這一點的關鍵,就是他非常圓滑,頭說東他也說東,頭說西他也說西。每逢見慈禧太後和同僚,無非「」。、「瞧瞧瞧…」。所以得了「油浸批把核子」。、「玻璃球」。的外號。

批把大家都吃過,知道里面的核兒是特別滑溜的。這滑溜的批把核子再用油浸過,那油滑就更不用說了!琉璃球,清末又叫「琉璃蛋」。,其實就是我們小時候玩的玻璃彈子,也是頂滑溜的東西。用這兩樣東西來形容一個人,那個人的圓滑可以想知。

孫元起點點頭,表示明白。

王閹運接著往下說︰「只是這榮尚,便麻煩了!」。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