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卷二、人在樓上 四十八、一室歡聲入棹謳

說笑一番,大家各自在客廳坐定,那位姑娘端上煮好的咖啡。這時候,孫元起才知道,原來她是杰米的女朋友,感情听過吉米說起自己,故而才略微了解自己的身份。

孫元起啜了一口咖啡,帶著歉意說道︰「實在抱歉,希望我的冒昧到來,沒有打擾到你們!」

「完全沒有。」考斯特先生篤定的說,「不要管他們,他們就是在瞎折騰。」

坐在孫元起身側的杰米聳聳肩,然後拍著孫元起的肩膀︰「我說親愛的揚克,你作為敢于挑戰權威的典範,或許應該給我們尊敬的校長先生上一課,好讓他認識到,作出一番偉大事業的前提,是勇于打破成規,而不是瞻前顧後!」

孫元起心中暗笑︰沒想到,嚴肅的考斯特先生居然有一個如此叛逆的兒子。哦,還有一個叛逆的女兒,如今身在遙遠的東方。

考斯特先生明顯有些生氣了,重重地放下咖啡杯︰「你那不是勇于打破成規,而是在胡鬧!」

杰米攤開手︰「據報紙上說,揚克提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時候,那些正統的科學家也說是胡鬧。結果呢?」

「哼!」礙于揚克就在身邊,考斯特先生不好反駁什麼,只好用這個態度表示自己的不屑。

剛一來,就被自己的大舅哥用做擋箭牌,惹得岳父大人滿臉不高興。這個池魚之殃,讓孫元起覺得很郁悶。正要悄聲問問杰米這是怎麼一回事,就听考斯特太太勸道︰「親愛的,不要生氣。杰米,你也少說幾句,他是你的父親,要尊重他,知道麼?……對不起,揚克,剛來就讓你看笑話了。唉,杰米和他的朋友設計了一款新式的自行車,想要自己建廠生產。但是,他父親完全不看好他的設計和計劃。所以——」

孫元起點點頭,表示明白。轉念又是一驚︰在清末的中國,完全沒有看到自行車的蹤影。即便在美國,也只是偶爾見過幾回。這個時代,自行車可是奢侈品,很簡單,自行車的制造涉及要到鋼鐵和橡膠兩大工業,成本非常高。同樣,這樣的工廠,絕對不是一幫人隨隨便便就能建起來的。

「建工廠啊,那需要一大筆的投入吧?」孫元起試探著問道。

「是啊,誰說不是呢?」一邊是兒子,一邊是丈夫,考斯特太太也是兩頭為難,「杰米想動用家里的存款,加上他朋友家里的資金,再從銀行貸一大筆款。而他父親認為風險太大,所以不同意他動用。最近一段時間,兩個人一直在爭執這個問題。真是……」

「哪有什麼風險?不過是校長先生杞人憂天罷了!」杰米很憤慨,「我跟你說,揚克,那款自行車是我們幾個人合力設計的,經過前期的市場調查,絕大多數人都認為非常棒,也都願意購買。也就是說,它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不存在任何風險。真的,揚克,如果你看到了圖紙,一定會贊成我的想法!」

「要不……讓揚克看看?」考斯特太太被這場爭執折騰得夠嗆,只希望早日終結,心中暗暗決定,只要女婿站在哪一邊,自己就站哪一邊,好讓家庭的氣氛恢復正常,「畢竟,揚克是非常有名的科學家,他的見解一定非常有參考價值!」

考斯特先生不說話,端起桌上的咖啡。他用這個動作默許了太太的提議。

「好主意!」杰米一擊掌,大聲叫道,「琳達,去書房把我們的設計圖紙拿過來!」

琳達,是他女朋友的名字。

孫元起暗暗嘆氣︰這叫什麼事兒?我一個學物理,和工業設計根本不搭界嘛,能有什麼好見解!

思忖間,琳達已經取來設計圖紙。還好,除了標明各種數據的設計圖外,還有一張效果圖。很顯然,畫畫的人非常專業,效果圖就和素描一般,逼真地畫出了新款自行車的模樣。

改革開放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自行車一直是國人首選的交通工具,在日常生活中佔據重要作用,曾經是嫁妝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而且中國自行車的保有量一直是世界第一,乃至有「自行車王國」的美譽。在孫元起的回憶中︰上幼兒園、小學,是父母騎自行車接送;上了中學,是自己騎自行車上下學;上大學,是騎自行車接女朋友上下課……可以這麼說,自行車伴隨著孫元起長大。這二十年的生活里,騎過各種各樣的自行車,對自行車的了解也是深入骨髓。自行車出了小毛病,都不用找修車師傅,直接自己動手。

可是望著手里的這張效果圖,怎麼看怎麼覺得別扭︰沒有支撐、沒有車筐、沒有車後座,車架很別扭,車把形狀很奇怪,車座坐起來應該很硌人……

迎著杰米、琳達充滿希冀的眼神,太直接的話實在說不出口,只有換個方式︰「你們這款自行車的設計,符合力學和人體學的要求麼?」

杰米一愣︰「力學?人、人體學?那是什麼東西?有什麼用?」

「先說力學。比如可以通過實驗,調節車座、支架,使得騎車者的體重合理地分配到前後輪上,減小行進中的摩擦;設計外胎上的紋路,增大摩擦系數,便于上下坡;調整腳踏、飛輪、鏈條、車輪,使得前進同等距離,使用的力量最小,或者使用同樣的力氣,自行車行進的距離更遠。」孫元起頓了頓,「再說人體學。要調查自行車消費人群中男女的平均身高、體重、臂長、手掌大小,乃至臀部大小,以便調節車座的形狀,車座與支架、車座與腳踏的距離等等,使得自行車的騎乘更加舒適。這些,你們都考慮到了麼?」

杰米和他的朋友張大嘴巴,顯然,他們沒有考慮那麼多。

半晌,杰米強辯道︰「事實上,我們不用考慮那麼復雜,因為據我所知,其他的自行車生產廠商也沒有注意到這一點。相比較他們的自行車,我們的更美觀,也就更有市場!這樣就足夠了。」

「哦。」孫元起不置可否,然後指著圖紙說道,「我覺得,其實這輛車前面可以加一個後座,能多載一個人;車把前面可以加一個車筐,方便放一些物品;後面車軸這里可以加一個支撐,方便自行車停放;飛輪上可以加一個蓋瓦,保護鏈條;靠近後輪的車架位置可以加一把車鎖,防止盜竊;這兒還可以加一個剎車,這兒還可以……」

原本對新車信心滿滿的一群小伙子,隨著孫元起手指在圖紙上的比劃,漸漸自己的新車一無是處。垂頭喪氣之余,不免又有些慶幸︰如果真要投產之後,市場上出現他所描繪的新款自行車,自己一定會虧得血本無歸吧?

客廳的氣氛有些沉悶。

一來就掃了大舅哥面子的孫元起覺得有些尷尬,只好回頭勸道︰「杰米,其實你的設計已經非常棒了,是的,非常漂亮!」

「不!」杰米沮喪地抱著頭。

考斯特先生模著自己的胡子,有些得意地看著杰米︰「小伙子,剛才不是要要揚克教我如何有勇氣麼?現在,是不是應該也讓揚克教教你啊?好讓你有勇氣面對挫折,面對失敗。」

這位校長先生嚴肅的表面下,有一顆活潑的心。

「不!」杰米整個人都縮進沙發里了。

「對不起,杰米。」孫元起看到杰米的樣子,愈發愧疚,「我是學物理,對工業設計不熟悉,說的未必正確。你不用難過。」

「不!」杰米猛然站起來,「我覺得你說得非常對,是的,我們設計的時候,只注重從現有的車型出發,加以美化,就認為是最好的自行車了。現在看來,我們是大錯特錯!我們設計應該更進一步,像揚克你一樣,勇于打破現在所有的成規,創造一種全新的車型!」

這家伙不會是因為打擊太重,瘋掉了吧?

「我還要造自行車,是的,我比以前更渴望了!」杰米轉過身,牢牢抓住孫元起的手︰「親愛的揚克,你要把你剛才說的,都寫出來,不,畫出來。讓我們合作,造出一輛完美的自行車吧!」

就這樣,杰米讓他一位叫「比伯」的朋友每天晚上到孫元起的辦公室,根據孫元起的描述,把新款自行車的各個部件畫出來。為了讓孫元起更能表達自己的設想,杰米特地囑咐比伯︰只要按照孫元起的意思畫出來就好,不要爭論,不要臆改。

因為對薇拉的歉疚,或者是被杰米的執著所打動,孫元起連續用幾周晚上的時間來做這件事,細致地向比伯描摹出︰男式自行車,女式自行車;普通自行車,山地車;輪胎、腳踏、剎車、鏈條、車座、支撐、多級飛輪……最後甚至連人力三輪車、滑板車、滑板的模樣,以及滑板車、滑板玩法,都告訴了比伯。

比伯把圖紙畫好之後,請孫元起過目,修改到和印象中的物件沒有什麼差別,這項工作才最終結束。

就在這紛亂如麻的工作生活中,也有讓孫元起樂不可支的事情。

那是五月末的一天,張元濟先生從北京給他來了封信,信中大致說了學校的工作進展,比如招聘了新老師,所臚列的名單中,有一個負責心理學、哲學、倫理學的教員,名字很熟悉,叫王國維。孫元起一愣神︰貌似歷史上有一位很牛的國學大師也叫王國維,這兩人應該是巧合重名吧!否則,他怎麼會去教心理學之類的課程?教歷史、文學才對頭。

當下也不去管他,因為張元濟的信中,還附了一份英文的信,據說是想應聘學校物理老師的,他拿不定主意,故隨信附來,請孫元起定奪。

「物理老師?」孫元起心中一樂,「難道不知道現在我在地球上是最牛的物理老師麼?」可當他看到自薦信的第一行的時候,下巴都快掉地上了。因為他看到了一個人名︰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話說在1900年至1902年間,後來的物理學巨匠愛因斯坦混得不是一般得慘︰本來以為自己可以留校任教,結果他的老師沒看上他;找工作,又沒有合適自己的;想和女朋友米列娃結婚,可是父母嫌米列娃是個瘸子,為此,甚至斷絕他的經濟來源。窘急之下,甚至靠做家庭教師來謀生。直到1902年6月16日,在朋友格羅斯曼推薦下,被瑞士伯爾尼專利局雇佣,生活才安定下來。

這封信是愛因斯坦在病急亂投醫的情況下寫的,文中先自我介紹了一番,哪里人、哪一年出生、哪個學校畢業之類;然後提到孫元起《論動體的電動力學以及質量與能量的關系》那篇論文,說該論文解決了困擾他已久的問題;最後表示自己有志于物理研究,希望能道大學執教,並隨上他1901年發表在萊比錫《物理學雜志》上的一篇論文︰《由毛細管現象得到的推論》。

看完信,孫元起急忙翻看郵戳,信在1902年4月份從德國寄出的,4月底到達中國,又漂洋過海來到美國。時間已經過去兩個月了,也不知這朵名花有沒有別人家?

孫元起放下所有事物,急吼吼地跑到電報局,不惜血本,用跨洋電報給愛因斯坦去了一封長信,表示教授職位虛席以待,獎金福利待遇從優,尤其特別提到,目前相對論存在很大問題,比如慣性系無法定義、萬有引力定律寫不進相對論體系框架,希望他能來和自己共同研究這個問題。

不只是哪個條件撓到了愛因斯坦的癢處,居然很快來電報表示接受聘約。孫元起大喜之下,連忙從薪水中取出五千美金匯到瑞士,希望愛因斯坦在合適的時候前往中國。

過了些日子,孫元起從耶魯出差回來,杰米興沖沖地找上門來︰「揚克,我們幾個人決定好了,準備開一家工廠,生產你設計的那種滑板和滑板車!」

「你們不造自行車啦?」孫元起有些錯愕。

「當然要造!」杰米斬釘截鐵地回答道,「那可是我們的最愛!不過自行車的研究和生產投入太大,我們暫時沒有那個能力,而且不想從校長先生或者銀行家那里要錢,所以決定先造簡單的滑板和滑板車。」

至少1900年前後,原始滑板車就已經在工業化城市手工制作了。一種常見的手工制作的滑板車是在一塊板子底下裝上溜冰鞋的輪子,再安上把手,依靠傾斜身體或者由第二塊板子連接的簡陋的樞軸來操控方向,由木頭制成,有75—100毫米的車輪和鋼滾珠軸承。這種結構的另外一個「優點」是噪音很大,像一輛「真正」的車。另一種結構是把一個金屬溜冰鞋分成前後兩部分,中間由木質橫梁連接。

孫元起交給比伯的滑板車則是新一代的產品,它更靈活、更輕便,噪音也小許多。

「我們前半個月造了一輛滑板車,非常酷!」杰米非常興奮,「你不知道,整個街區的青年都被被他吸引了!相信滑板的魔力也不亞于它。所以,它們的市場前景非常廣闊。我們現在打算,以後一邊生產這兩種小東西,一邊按照你說的方法,重新設計自行車。——只要條件允許,我們立即造自行車!」

「這很好。」孫元起很正常杰米的計劃。

「對了,你所交給比伯的圖紙我們已經謹慎保管,在未來的幾個月內,會把里面最有創意的部分申請專利。你不用擔心,我們幾個已經商定好了,產品利潤的15%會作為你的專利費。等公司成立,便把合同寄給你。」吉米很有義氣地拍著孫元起的肩膀。

孫元起沒說什麼,當下又叮囑了杰米一些有關滑板、滑板車的注意事項,比如轉向機構要靈敏;輪子不能太滑;板不能太笨重,要有彈性。現在鋁合金價比黃金,碳縴維等新材料又沒有研究出來,所以最好是用五層、七層或者九層的楓木板來做。

杰米一一記下,至于以後的如何定型、生產,就看這群小伙子的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