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卷二、人在樓上 四十三、藥鼎千年藏日月

雖說孫元起已經立下酒戒,可是婚禮那天還是被灌了不少。叔祖大人舉舉杯,你還不能不喝?這個大伯,那個七叔的,都是長輩,難道你還不該沾沾唇?還有上官、同僚,都不該聞聞麼?……一來二去,就有些大了,好在意識還是清醒的。

第二日一大早,孫元起頂著暈乎乎的腦袋,和身子不太方便的薇拉早早起床,給家里的長輩叩頭奉茶請安。這是大清的規矩,老鄭、老趙他們囑咐再三。

請安以後,老大人從桌上拿起早就準備好的禮物遞給孫元起,說道︰「這是老夫的一點心意,回去看看,或許還有些用處。」

孫元起隨手捏了捏,好像是兩捆軟軟圓圓的東西,卻不知道具體是什麼,只好先叩頭感謝。

吃完早飯,離開了廉子胡同時,孫元起才想起老大人給的禮物,便在車廂里打開包裹,卻是一副老大人手書的對聯,在桃花灑金宣上寫著︰「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勤則不匱,敏則有功。」

在教堂結婚,自然是孫元起所熟悉的場景,卻總有些文化隔閡。在廉子胡同舉行傳統婚禮,雖然老大人一家親情四溢,可那些來捧場的官員,使得熱鬧的氛圍中總有那麼一股子怪味,阿諛?虛偽?抑或造作?

回到經世大學,又是另一番熱鬧景象。無論是校工,還是湊熱鬧的學生,在嬉笑中,都有一種發自心靈的尊敬和快樂。這是孫元起在他處所體會不到的。

婚禮後三四天,孫元起又回了一趟城,答謝各位親友。期間,孫元起特意拜訪了丁韙良先生。在婚禮那天,孫元起看出來,他在歡喜的表情下有一些憂愁,似乎有什麼事要對自己說。可是礙著當時的情形,才沒有開口,孫元起也沒有來得及問。

孫元起不是個負恩忘義的人。在來到清朝之後,那些給予自己幫助的人,一直銘刻在心中,希望能在合適的時候給予報答。丁韙良那副欲言又止的樣子,這幾日一直縈繞在孫元起的心頭。

在寒暄幾句之後,孫元起便問起了這件事。丁韙良本來就想和孫元起說這件事情,現在既然問起,便不掩飾,如竹筒倒豆子一般,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說與孫元起听︰

這事兒還得從年前慈禧太後從西安返回北京說起。

老太太經過「庚子西狩」這番折騰,加上西方列強的武力要挾,終于明白頑固守舊那一套是行不通了。在返回北京途中,便開始「籌辦新政」。新政之一,便是委派張百熙為京師大學堂管學大臣,恢復京師大學堂。——這事兒,孫元起不陌生,話說自己還參與其中,為張大人撰寫《京師大學堂章程》來著呢。

京師大學堂在庚子國變中,「校長」許景澄被慈禧殺了,校舍被義和團和八國聯軍燒了,圖書被老佟「借」走了,老師和學生均各奔東西。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基本上算是被全滅了——這也是孫元起敢借「Kingshim」這個名字的一個原因。如今復校,可以說是從零開始,從頭再來。

誰知道,張百熙剛剛才接手這件事兒,那群洋教習便鼓動丁韙良找上門來︰麻煩大人先把之前欠我們的工資薪水給補上!

張百熙一愣︰欸?這是怎麼一回事兒!

仔細了解才知道,庚子國變初期,義和團和部分清軍便把矛頭指向洋人,洋教習自然名列其中。比如,京師大學堂外籍教授秀耀春(HubertyJames),便于6月20日晚在向使館區逃奔的途中,被董福祥部武衛軍槍殺。其他的洋教習聞此,更是作鳥獸散,或逃到外地,或躲進了使館區。可他們工資還是照領的,一直到八月份,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城,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倉惶逃離。

八國聯軍來後,這些洋教習自然不用再四處逃命,很多還是呆在了京城,一直到現在。如今聞听京師大學堂恢復,便立馬找上門來,討要從1900年10月到1901年12月間的十五個月工資

張大人了解後,便解釋道︰「這個庚子國變期間,京師大學堂是停辦的,你們都沒有上班,又何來薪水之說?再說了,這段時間里,我們中國的官員薪水都沒有照常發,何況你們呢?我看啊,你們這個算是無理要求,還是算了吧。」

不知這群洋教習是腦袋一條筋呢,還是有恃無恐,理直氣壯頂了回去︰「你們中國發生了什麼,我們不管,也管不了!反正這段時間內,你們沒有終止合同,那就應該繼續履行合約,給我們發薪水,並對遇害的洋教習進行補償。」

張大人氣得嘴一歪︰「行啊!跟你們簽合約的是孫壽州中堂和已死的許景澄,你們不是要薪水麼?那你們找他倆去。這事兒我不管,也管不了!」

洋教習心想︰孫家鼐現在不管這事兒,找他,他肯定一推四五六!許景澄死了,怎麼找他去?這是搪塞我們啊!當下便和張百熙泡起了蘑菇︰「不行。我們只知道你們太後吩咐的是‘恢復京師大學堂’,現在的學堂就是以前的那個學堂,按照契約精神,所以必須承擔起以前的債務。而現在管京師大學堂的是你,你必須對這件事負責!」

一來二去,張大人沒那麼好的脾氣陪著他們玩兒,便躲起來不再見這群洋鬼子。洋教習怒了,當下通過各國駐華使館,向外務部遞交抗議書,以此向張百熙施壓。

外務部向來是個拿不出主意的傳聲筒,見到抗議書,便寫了個折子,請軍機處和慈禧太後決斷。太後看後,臉色一寒︰「為了‘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老娘連4億5千萬兩白銀都舍得。現在居然為了區區幾萬兩銀子,又要弄得洋大人們不開心,這個張埜秋怎麼當差辦事的?」

這張百熙不僅得老老實實付給洋教習銀子,還平白吃了一頓掛落,心里那叫一個不痛快!沒幾天,他上了一份折子,說道︰「現在大學堂還在籌備階段,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正式招生。而這些洋教習呢,整天不干活,卻每個月都拿工資,純屬浪費。現在國家財政緊張、學校經費不足,少不得節約過日子。所以,我的建議就是把這些洋教習,不管去留,全部辭退。」

慈禧老女乃女乃帶著老花鏡,手握朱砂筆,寫了三個字︰「知道了」。

這群洋教習由喜轉悲,成了失業人群。

听罷故事,孫元起不覺搖搖頭︰你說這些洋教習,在中國呆了這麼多年,咋就沒學會中國的處世之道呢?憑著一紙合同,就跟領導頂牛、要領導好看、讓領導不痛快,能怪領導給你小鞋穿麼?張百熙還算厚道的,直接讓你們卷鋪蓋走人。要是遇到陰險的,非得玩死你們不可!

看著丁韙良愁苦的表情,孫元起知道,現在可不是什麼幸災樂禍的時候。可是,怎麼幫他們呢?難道要我去叔祖大人那里求情,請張百熙收回成命?這難度可不是一般的大!張百熙這是泄憤,如果再讓這群洋教習回去,說句不好听的,那是逼他把拉出來的「憤」給吃回去啊!以後,張百熙在京師大學堂還如何立足?還不如辭職呢。

當下,便試探著問︰「先生,那我該怎麼幫您呢?」

丁韙良皺著花白的眉頭︰「我們和張大人之間的矛盾很深,京師大學堂自然回不去了。可是這些教習都是學富五車、滿月復經綸的好老師,現在失業在家,無所事事,著實令人不安……」

孫元起心中暗暗月復誹︰如果他們真的是學富五車、滿月復經綸,還用跑來遠東混飯吃?

「……親愛的小揚克,听說你現在成立了一所大學,里面缺乏老師麼?」丁韙良帶著一臉希冀地問道。

孫元起自然聞歌知雅意︰「是的,這所學校在郊外,有些偏遠。現在學校初建,是缺少老師,不過好在學生不多,勉強應付而已。如果你能介紹一些能力出群的老師,那是再好不過了!」

「太好了!」丁韙良激動地站起來,在胸口劃了一個十字,「感謝上帝!耶和華……我過些天便把名單給你。你放心,我向上帝保證,這些老師都是非常棒的,足以勝任任何教職!」

听了他的話,孫元起都有種在胸口劃十字的沖動,請求上帝保佑這些老師的素質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那麼差。

經世大學開學本來是定在西歷三月初一的,因為孫元起的婚禮,推後了一周。對此,孫元起很是愧疚。所以,婚後更是全身心地撲到學校的教學工作中去。

王先謙、孫詒讓、皮錫瑞、廖平、崔適、陳衍等老師的到來,學校課程的安排也變得豐富多彩。除了之前嚴復的《西方哲學》、楊守敬的《歷史地理學》,新學期增加了王先謙的《前後漢書》、《莊子》,孫詒讓的《周禮》、《墨子》,皮錫瑞的《經學歷史》,廖平的《今古文經學》,崔適的《古史考證》,陳衍的《詩歌鑒賞與寫作》等,學生們眼界大開。

因為大學生都是理工科的,這些新課程只作為選修課,最多一周一次。更多時候,這些課程是面向那些中學生,孫元起希望他們能夠接受更多的知識,然後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自己的專業,而不是按照別人規劃好的道路,按部就班地前行。

偶然的一個機會,崔適在給學生講《尚書》、《周禮》、《左傳》等是偽書的時候,便有學生說起學校里藏有大量刻有符號的甲骨,據校長所言,好像是殷商遺留下來的古物。崔適聞听,心里便如有百只小爪子在爬搔,課也不上了,急匆匆地到校長室找到孫元起,想要見見所謂「殷商古物」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東西,上面記載了什麼。

那些甲骨自從運回來之後,就被保存在佟文樓第二層的幾個房間里,外面少有人知道,學校里有人知道,卻又沒有興趣研究,故而一直塵封。如今听說有人對它感興趣,孫元起也是喜不自禁,當下就領著崔適來到了那幾間屋子。

隨便打開一間,就可以看見屋里堆滿了泛著黃褐色的各種骨片龜甲。崔適疑惑地看了孫元起一眼︰「這些龜甲獸骨,就是殷商遺物?」未等孫元起回答,便隨手從中取出一塊,走到門口,就著光亮仔細審視。

老趙在購買甲骨的時候,一直遵循孫元起的指示,只買有刻痕的。崔適隨手拿的那一塊也不例外,上面刻了幾行字跡,還有被朱砂涂抹的痕跡。在光線下,骨頭上的字跡很容易被發現。

果然,崔適發現了那幾行字跡,用微微老花的眼楮仔細打量,手指在刻痕上摩挲。崔適早年受學于俞樾,與章太炎同門,治校勘訓詁之學,用心研讀過《說文解字》,對于大篆、小篆的字形頗為精熟。看到這些字形,不覺意動︰「這個應該是‘來’字,對,沒錯,是‘來’字!這是‘曰’、這是‘東’……欸,這是什麼字?」他一會兒撫須沉思,一會兒若有所悟,渾然不顧身邊還有別人。一塊兒甲骨被翻來翻去的看了半天,還是沒能全部識出,便回身取又了幾塊,相互比照。

過了半晌,才回過神來︰「哈哈,百熙,老夫方才失禮了!只是不知這些古物,你是如何得來的?」

孫元起半真半假地回答道︰「去年的時候,城里藥鋪中出售一種叫‘龍骨’的藥材,據說上面有刻畫痕跡。我便派人尋覓幾片來,發現上面刻畫的好像是字跡,便大肆搜集。經過詢問,知道它的原產地在安陽的小屯,那里原是殷商故都。眼前這些,便是我請人在那里收購的。」

崔適點點頭,說話也有些激動,頷上的胡須都在微微顫抖︰「說是殷商古物,應該不差!老夫看了幾片,上面的字跡很是古樸,文字構形雖然變化多端,卻有規矩可循,較之大篆更為質拙,應是先于大篆的古文字。按照常理推斷,該為西周以前的舊物。只是慚愧得緊,老夫才疏學淺,上面的字兒卻是認不全的……」說著,手指還在甲骨上輕輕擦拭,仿佛奇珍異寶︰「這些殷商古物,莫說顧亭林、段懋堂、王石臞諸老,便是許叔重、鄭康成,恐怕也是沒有見過的,真真是天大的寶貝。老夫在風燭殘年,居然有幸得見,便是即刻魂歸地府,也是心甘啦!夫子‘加我數年以學《易》’的心情,老夫現在才切實領悟到呵……」

這番話,孫元起听得半懂不懂的,只大致知道一點意思,卻插不上話,只有傻傻地在一邊作陪。

又說了一大段,崔適老先生終于恢復常態,對孫元起展顏一笑︰「哈哈,老夫又現丑了!這些龜甲骨片,都是先賢遺跡,國之瑰寶,你要細心收好。老夫還有個不情之請,想先借幾片回去,一方面細細揣度一下到底都記載了什麼內容,另一方面,也想拓印幾份,讓其他的學人知道,我中華還有這等寶物!不知百熙以為如何?」

孫元起派人收購這些甲骨,主要是為國家保存文化遺產,從來沒有據為己有的想法。保存完好的目的,自然是為了更好的研究使用,而不是束之高閣。對于崔適的要求,自是欣然同意。

隔了一天,楊守敬、王先謙、孫詒讓、皮錫瑞、廖平、陳衍等人都知道了消息,紛紛來到收藏甲骨的房間里參觀,連張元濟、嚴復也未能免俗。大家對于這些秦漢以來學者難以得見的寶物,都嘖嘖稱奇。很快,孫詒讓、皮錫瑞也繼崔適之後,正式投入了研究甲骨文的隊伍。

學生們在課余,也會被這幾位老師抓壯丁,參加簡單的甲骨整理、綴合、編號和墨拓工作,至于比較復雜的甲骨分類、分期、著錄、釋讀和綜合研究,則只有旁觀學習的份兒了。

孫元起見他們興趣高漲,也非常高興,便在收藏甲骨的房間隔壁,收拾出一間屋子,擺上桌椅,作為他們研究甲骨文的專用辦公室。在辦公室門楣上,掛著楊守敬親筆題寫的匾額︰

甲骨文研究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