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卷三、霜天曉角 一六三、因傳同道決疑心

一六三、因傳同道決疑心

「嗯,是啊孫元起沒有隱瞞,當下還把成立學會的目的和以後的大致打算告訴了李經方,「這些年,我前後到過美國、日本、以及歐洲英、法、德諸國,對中國留學生情況稍有了解︰他們先是在國內學習,眾所周知,國內教育水平不高,他們剛出國的時候對于科學的認識不過剛剛啟m ng罷了。等到了國外,既要熟悉外國的風俗習慣,又要學習語言文字,等一切準備就緒,四年留學生涯已經過去一半。之後,隨著自己的興趣,或者依照官派的指示,浮光掠影地稍學一點皮m o,便要趕緊回國。回到國內,再也沒有辦法繼續深造,進工廠,可以做個技師,數年之後便泯然眾人;進學校,頂多憑著自己的半瓶水忽悠一下學生,導致國內教學水平依然上不去。這樣一來,出國留學的目的基本沒達到。」

「我和諸位留學生成立學會,正是有懲于此,必須要讓我中華學子在出國留學前,能有一個扎實的知識基礎,了解一些國際上最新的科學進展;出國後,能盡快融入所在學校,有目的、有計劃地學習知識;回國後,可以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結合實際開展進一步的學術研究。」

「學會的具體工作將包括︰(1)刊行雜志,以傳播科學,提倡研究;(2)譯著科學書籍,以宣傳最新科學動態;(3)編訂科學名詞,以確保國內學者之間無障礙ji o流;(4)設立各研究所,以施行科學上之實驗,讓研究者有施展的平台;(5)舉行科學演講和培訓,以普及科學知識;(6)加強學者之間溝通聯系,以保證工作學習順利;(7)受公s 機關委托,以研究和解決中國人所遇到科學上的實際問題。」

「在國內成立學會,難免有些掣肘,而且現在需要先解決國外留學生的問題,故而定在倫敦舉行成立大會。等以後條件成熟,再把學會遷回國內。」

李經方听罷,頗為贊許︰「老夫來英倫已近一年,見歐洲各國科技昌明,每嘆中華之重修身養x ng而忽奇技巧,以至于喪權辱國,卻沒有想到救弊之法。百熙以振興中華為己任,以聯絡同志、共圖中國科學之發達為宗旨,不憚繁費,成立學會,真是有心了如果我大清上下每位士紳都能懷有此心,何愁國家不強、民族不興?」

旋即話鋒一轉︰「不過你也知道,如今國家多難,r u食諸公都秉持多一事不如省一事的處事原則。而且自從戊戌年變法以來,宮里頭對于各種學會非常忌憚,尤其是孤懸海外,更是大忌。須知孫逸仙那逆賊便是假借學會名義,四處網羅魑魅魍魎,妄圖傾覆社稷。老夫作為駐英公使,倫敦城里發生那麼大的事兒要是不上報,那便是失職;老夫上報了,而你不上報,容易遭宮里頭猜忌。所以我們舅甥倆最好先互通一下聲氣,然後各自上折子,把此間的事情說清楚,也杜絕國內那些迂腐之人捕風捉影、說三道四。須知三人成虎啊」

孫元起听聞李經方所說,連連點頭︰「舅舅所言極是,我卻沒有想到這一層。」

接下來,兩人便仔細商量了一回。在李經方的挽留下,孫元起吃完晚飯才返回旅館。此行也不是沒有其他的收獲,這個便宜舅舅一出手就送了兩百英鎊的程儀,著實讓孫元起高興不已。

第二天一大早,李復幾、俞同奎帶著幾個青年學生應邀來到旅館,向孫元起匯報學會籌備進展情況。孫元起見那幾個人面生得緊,便道︰「你們幾個,是等著澤民、星樞介紹呢?還是自我介紹?」

「那還是自我介紹吧」或許是因為在歐洲呆的時間久了,在座各位倒不像國內那些學生一樣拘謹。

接著有人自告奮勇站起來︰「學生何育杰,字y n苜,浙江寧b 人。光緒二十八年(1902)入京師大學堂,二十九年和星樞一起公派留歐,現今在曼徹斯特大學學物理。」

何育杰?孫元起嘴里念叨半天,這才想起在以前母校物理系史的展板上,第一位就是這位何先生。當下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這麼說來,我和y n苜既是師生,還是同行啊。以後我們可要好好ji o流一下」

「學生哪敢學生接觸物理就是從先生的著作開始的,之後您又是我和星樞的校長,眼下先生更是名揚四海,連曼徹斯特大學的物理教授听說我是您的學生,都對我另眼相看呢。學生該向你求教才是。」何育杰不敢托大。

「y n苜,要有當仁不讓于師的氣概嘛」孫元起笑道,接著又問︰「你請坐下面該誰啦?」

「我來吧。」一個和孫元起年齡仿佛的小個子起身說道,「學生利寅,字壽峰,廣東hu 縣人,原在廣雅西學堂學習西學,後被選派來英國,現在倫敦大學學習化學。……」

孫元起听了大家的介紹,心中大體有數︰雖說這幾個人沒能涵蓋理、工、農、醫四大科學主要m n類,不過像物理、化學、數學、醫學等主要m n類已經略備。

李復幾見介紹已畢,才清清嗓子︰「百熙兄,那我跟你匯報一下會議籌備的最新進展?」

「有勞澤民兄。」

「自從18日開始發出電報到現在,共有145人報名參會。因為德國、比利時路稍遠些,在隨後的兩天內應該還會有不少人報名。估計截止至平安夜,報名人數應該在200人左右,在歐洲學習科學的留學生基本上都會來,專業廣泛涉及理、工、農、醫等四大m n類。這里是已經報名學生的詳細資料,請你過目。」

孫元起接過李復幾遞來的資料,認真觀看諸人所學專業一欄。李復幾在一旁繼續說道︰「因為參會人員較多,而且恰值聖誕,每日所費不貲。為節省經費計,我和星樞、y n苜、壽峰等幾個人商議之後,決定會期定位兩天。百熙兄,你看如何?」

沉y n片刻,孫元起微微搖頭︰「既然這是第一次開會,最好給大家留足充裕的討論時間,依我看,不如多延長一天。第一天上午開全體大會,下午各人根據自己愛好選擇不同學會,開始分組會議。第二天仍然分組會議,各小組要選出學會的領導人,敲定學會基本章程和未來發展方向。第三天上午,各學會的領導開會,小組成員繼續討論,下午全體大會,宣讀學會的章程和框架,最後閉幕。當然,具體詳細的安排,你們等會兒商量著定。」

何育杰這時候ch 了一句話︰「先生,我們這個機構就定名為‘中國科學技術學會’?」

「哦,你有不同意見?說來听听。」

「學生是這樣想的,綜觀我國留學生,在美洲最少,估計不到百人;其次是歐洲,大概在三四百人之間;最多的卻是日本,至少也有五六千人。」何育杰在發表自己看法之前,先給出了一份數據來。

孫元起心中思忖道︰清末留學日本學生多,主要是因為國人覺得和日本一衣帶水,同文同種,而且日本變法成功,打敗大清、俄國,再加上日本善意惡意ji o織的*,所以大家出國留學的目標首選日本;至于歐洲,雖然英、法、德等國都是老牌資本主義強國,但道路遙遠、種族大異、語言難曉,相對留學生就少許多;而美國則是新鮮出爐的暴發戶,有錢沒文化,盡管態度不錯,但大家還是懶得去。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等到民國中期之後,隨著一戰後美國的國力增強,美國漸漸躍居出國目的地的第一位。那時的大學教授,多數都有留美經歷。僅以南開大學為例,1930年全校有教師41人,留美歸來的31人;1936年的34名教授當中,留美的33人。另據有關統計,30年代前後由留美生任大學校長的就達50多人,幾乎佔當時所有大學校長的80。

到了現在,美國更是當之無愧的No.1,歐洲依然是第二,至于日本,則已經褪去了他曾有的光環,委委屈屈地坐在第三的位置,甚至有時候都比不上加拿大、澳大利亞。

何育杰接著說道︰「先生你在倫敦振臂一呼,成立學會,歐美留學生自然望風景從,無人不服。只是在日留學生听到之後,難免會心生齟齬。如果他們效法我們,自己成立學會,兩者之間相互頡頏,反而不美。

「所以,我們不如暫時定名為‘中國科學技術學會歐洲分會」等會議結束後,將相關會議章程和會議結果函告留美、留日同仁,讓他們各自成立美洲分會和日本分會。我們三者之間平時互相ji o流溝通,但互不統屬。等國內立憲成功,黨禁一開,我等再在國內合力共建正式的‘中國科學技術學會」統屬歐洲、美洲、日本這三個分會。您看怎麼樣?」

中國人喜歡拉幫結派,佔山為王,動輒根據地域或生活背景,標為「×黨」、「××派」。這種風氣在學界也存在。在民國時期,由于有留洋經歷的人多了,就一度出現留美派、留歐派、留日派之別,甚至待遇都有區別。留歐、留美的工資最高,留日的往往低上三四層;至于沒留過洋的土鱉教授,一般只能拿到留歐、留美工資的一半多一點兒,搞得劉半農、向達等人都三四十歲了,還要出國鍍鍍金。

而且這種風氣也很明顯地體現在研究機構的設置上。國民政f 在1928年決議成立中央研究院,在成立之初,中研院就被歐美派牢牢把持,針ch 不進、水潑不透。在遷台之前,兩任院長︰

蔡元培是德國萊比錫大學的四年旁听生;

朱家驊則是德國柏林大學的博士。

中研院負責行政管理工作的是總干事,在前後十一任十位總干事中︰

楊杏佛,美國康奈爾大學學士、哈佛大學碩士;

丁燮林,英國伯明翰大學碩士;

丁文江,英國格拉斯哥大學雙學士;

朱家驊,德國柏林大學博士;

任鴻雋,美國康奈爾大學學士、哥倫比亞大學碩士;

傅斯年,留學英國倫敦大學、德國柏林大學;

葉企孫,美國芝加哥大學學士、哈佛大學博士;

李書華,法國圖盧茲大學碩士、巴黎大學博士;

薩本棟,美國斯坦福大學學士、麻省伍斯特理工學院博士;

錢臨照,留學英國倫敦大學。

這十個人中,居然無一不具歐美留學背景,更有8人是獲得歐美高校的學位。

相對于中研院的純粹,在1929年成立的北平研究院就顯得斑駁許多,這里面自然也有歐美留學背景的人,但更多的是被日本留學背景和土鱉派滲透盤踞,前者如吳敬恆、周作民、崔敬伯,後者如顧頡剛、卓定謀等,成為各自派別的自留地。

從這一方面來說,真應了那句話︰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學術圈也不例外。

孫元起想了想,便點頭答應︰「y n苜所言極是。那就按你說的辦」

接下來,幾個人在孫元起的指揮下,把李復幾帶來的參會人員名單按照所學專業分好,各個學科的學會也就隨之變得一目了然。

農學只有中國農學會、中國林學會兩個一級學會;醫學也只有兩個︰中國醫學會、中國y o學會;相對來說,理、工兩科因為學的人多,分的也細。

就拿理科來說,就有中國數學會、中國化學會、中國物理學會、中國氣象學會、中國天文學會、中國地質學會、中國地理學會、中國生物學會等近十家。

至于工科,那就分得更細了,甚至在孫元起的建議下,即便沒有學生,也搭起了中國兵工學會和中國核學會的空架子。

分好之後,大家開始著手準備各種講稿,印刷會議文件。

在忙忙碌碌間,聖誕節翩翩然到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