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二十四章 德國,守時嚴謹什麼的,听听就好

在上學的時候,顧淼看過的所有與德國人相關的文章里,守時嚴謹兩個詞,就像是刻在德國人腦門上似的。

二戰時候的邪惡軸心,也好像是德國王者,帶著青銅意大利和白銀日.本上分。

剛到德國,顧淼便趕上了一場大雨,忘記帶傘的他,只好躲進了星巴克,順便參觀了一下星巴克的價格,一杯國內賣6元的某種星冰樂,這里賣5.5歐元,算下來,也不是特別便宜。

隔著窗戶,可以看出雨下得相當有氣勢,積水橫流,讓顧淼不由擔心起他的鞋來。

難道還要拉動一下德國的GDP?

風停雨住,顧淼走出門,意外的發現,地上干干的。

就好像剛才的大雨只是假象。

法蘭克福是個好地方,有金融中心的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旁邊據說沙蓓蓓說在中央銀行下面,有金庫。

其他的小儲蓄點里面是沒有過夜錢的,都是早發晚收。

「所以,如果你要搶劫的話,一定要認準中央銀行,不要走錯了。」

顧淼心情復雜︰「我搶了銀行,你以後就只能在通緝令上看見我英俊的臉了。」

「那小心不要被抓住呀。」沙蓓蓓笑眯眯的晃著家里不知哪位兄長的手拷。

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今天不知道是哪家公司敲鐘上市,廣場上有許多穿著禮服的男女,手里端著細長的香檳酒杯,臉上掛著標準的商務式微笑。

在午飯時間,還有許多穿著黑西裝的男女從交易所里涌出來,要身材有身材,要氣質有氣質。

幸好沒帶沙蓓蓓來。這是顧淼現在心中唯一的想法。

顧淼有一位朋友在法蘭克福旁的一個名為badsong的小鎮工作和生活,大一時直接出去,如今已經八年了。

听說有朋自遠方來,盛情邀請顧淼去他家住一晚。

badsong就是一個極其普通的現代化小鎮,與國內有所不同的,是安靜和綠化率的確很高。

不如國內的地方是,街上賣的,中國人能吃得慣的東西,唯有土耳其旋轉烤肉,名為kaba的東西。

那個時候的顧淼,還不知道德國的食物,著實不能跟意大利和西班牙相比。

「你在都待到鬼子投降了,是打算永居了嗎?」顧淼問道。

他擺擺手︰「不想,沒歸屬感。」

「你出息了,已經想要歸屬感了。」听著怎麼這麼像錢學森回國時的想法。

「真的,你不知道,八年了,我要想留,早就能留了,一直沒下決心,就是越待越覺得沒意思,完全融不進一個圈子里,華人圈子也就這麼回事,還不如回國。」

像這位同學一樣想法的華人有一些,另一些則是想盡辦法留下來,留下來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女人最容易。

找個德國國籍的男人結婚,妹子找男人結婚,比男人找個德國女人結婚容易。

許多德國女人,那種莫名的刻在骨子里的驕傲,或者說是傲慢,就算當今國內的二十四孝好男人都不一定能扛得住,純舌忝狗她們又未必看得上。

或者,兩個中國人在德國結婚,生了孩子。

德國如今也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問題,為了孩子,他們可以把孩子的父母也納入德國的國籍。

因此,土耳其人一窩一窩的生,在難民之前,德國早就被土耳其人佔領了。

「跟他們是兩個世界的。」同學對祖國充滿著懷念。

第二天一大早的火車,由于買票機器用的不熟,硬是沒趕上前往慕尼黑的火車,顧淼只得去隔壁的亞琛逛逛,散散心。

亞琛是德國最西端的城市,位于歐洲大陸的正中央,早年日耳曼民族的一支法蘭克人遷移並定居于此,後來法蘭克人的查理大帝非常喜歡亞琛,將法蘭克王國的首都定在這里。

在查理大帝時期,這里作為帝國的首都,是權力的中心,因而也被一些人稱為「歐洲的搖藍」。

早在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之前,查理大帝為黑暗的中世紀帶來了一個短暫的文化復興時期,名為卡洛林文藝復興。

亞琛教堂建于查理大帝加冕的公元800年,統治歐洲的時期相當于中國的中晚唐時期。

他的歷史地位也如同李世民,是神聖羅馬帝國的創立者。

前往教堂的那路上,看見景點之一︰人偶噴泉。

一個有半人高的銅圓台,上面放著許多銅制小人,高處還有兩個是騎馬造型的。

很多小朋友跟人偶較勁,把它們扭成各種各樣的造型。噴泉雕塑有幾個銅制人偶,人偶的各個關節可以隨意活動,游客們對于折騰它們的興趣,不輸于小朋友。

亞琛大教堂的室內裝飾甚為精美,哥特式建築中融合了大量東羅馬帝國拜佔庭藝術風格,體現了加洛林文藝復興的特點。

中堂中間是一個八角形的廳,廳的正中懸掛著一只巨大的蠟燭台,是1165年間的產品。八角廳四周是一圈回廊,由八個大柱子作為連接點而被分成八個空間。

每一個空間的天花板都布滿了各不相同的精美絕倫的馬塞克裝飾,金色的圖案在昏暗的光線下仍然熠熠發光,這個回廊的上面一層也有同樣精致的天花板圖飾,只是空間更高,廊柱和雕欄更華麗輝煌。

大教堂最東端十六邊形的唱詩班堂是155∼1414年附加的哥特式建築,整整一面狹長通高的彩色玻璃窗非常震撼。唱詩班堂最里面正中供著查理大帝的金制遺骨龕。唱詩班堂與中庭的接口處現為教堂的祭壇。在祭壇的右上方有一個瓖滿巨大珍寶的鍍金講台,是皇帝弗里德里希二世在104年左右制造的布道台。

從教堂出來,顧淼忽然領悟到這里是三國交界處。

德國、比利時、荷蘭的界碑在這里,路車轉49路,仔細一想……太麻煩。

這邊的車要等好一會兒,附近又沒有出租車。

往那里去的不是早已包好車的,就是自己開車的。

顧淼自拿到駕照之後,就再也沒有模過方向盤,現在敢開的只有裝甲車或者坦克,自駕什麼的就算了,壓力太大。

亞堔雖然是個小鎮,但是在周六,也是一個人來人往的旅游區域,看得上眼的住宿都被訂滿了。

不如往蒙紹鎮看看,據說那里風景不錯。

從亞琛去往蒙紹的路穿行在林木中,有一種童話里的感覺,期間還穿越了一段比利時境內,國內的手機運營商很負責的提醒他請尊重比利時的習慣和傳統,小鎮沿著峽谷長形分布,不到1小時,就來到了小鎮西邊的停車場。

蒙紹最具特色的景觀是造型獨特、有800年歷史的傳統木筋房和山坡上古老的城堡,以及如詩如畫般的優美環境。這個1世紀就有的古鎮因為其地理位置的隱秘,才能躲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摧殘,而保留它的古典美麗至今。

鎮上的建築依山傍水,木筋房屋雪白的牆壁被烏木線條隨意分割,充滿藝術感,窗欞和門板味道十足,歷史孕育的厚重感讓小鎮保持了最原始的風味,就好似自帶厚厚包漿的古玩,讓人喜愛。

站在小鎮中央天鵝峰新教教堂前鮮花盛開的鐵橋上,腳下是歡快的溪流,溪水兩側是特色鮮明的美麗木筋房,高處的古堡廢墟在夕陽中燃燒,如詩如畫。

沿著石頭鋪砌的老街閑逛,兩邊是各種各樣的小店,見到上山的路顧淼便向古堡廢墟進發。

很快來到廢墟腳下。這里俯瞰小鎮,可以看到剛剛走過的天鵝峰新教教堂,它建于1787年,已經擁有百多年歷史了,教堂頂端塔尖上不是公雞而是站立著一只金色天鵝。

顧淼想起安徒生童話里的《野天鵝》,印象最深的不是小女孩怎麼織十一件蕁麻衣救哥哥,而是在故事的開頭,公主與王子們拿著鑽石筆在金板上寫字。

也許這里就是野天鵝故事里的城堡吧。

當晚住在鎮上,臨水的木筋房色彩各異,花團錦簇,同為小橋流水人家,卻有著與江南水鄉不同的味道。

清晨的小鎮被晨霧所籠罩,就像走在童話時光,顧淼又到昨天走過的橋上河邊徘徊了很久,游人稀少,「凍齡」小鎮更加迷人。窄窄巷弄隱藏著很多精致小店,都要午後才開門,小鎮的節奏優雅舒緩。

如西班牙的托雷多一樣,這里也有一個古堡提供住宿,可以住在這里刷逼格,不過,也需要早早預訂,否則就沒有床位了。

從蒙紹到科隆,路上的風景起初與從亞琛過來相同,是森林中的山路,之後就是一派田園風光,點綴著小教堂的鄉村富庶美麗,田間還有風力發電機。

對于看夠了教堂的顧淼來說,科隆教堂,也就是個哥特風的教堂。

他此間對這個教堂唯一的印象是,在某個旅行社的日程安排里,有一天是從法蘭克福到科隆,游完科隆大教堂之後,再馬上前往慕尼黑,同時在慕尼黑也有一些行程安排。

這來得及嗎?

他感到很困惑。

親眼看到了,才發現,emmm,科隆教堂,就在火車站邊上嘛……

不用下火車,就能看到教堂塔樓的那種近。

旅行社的行程安排邪性歸邪性,必然有其能達成的合理性。

那個旅行社的行程除了科隆教堂讓顧淼百思不得其解之外,還有兩個嘲笑的地方。

一個是參觀馬克思故居的「外牆」……那不就是在外面轉一圈嗎?

還有一個是遠眺舊海關大樓……為什麼要到這里來遠眺,用谷歌地球來遠眺不也一樣?

科隆除了科隆教堂,沒有給顧淼留下更多的印象。

到慕尼黑就不一樣了。

慕尼黑,那是神馬地方!那是從河.北省來玩泥巴的元首發家致富的地方。

一個三流藝術家,在這里找到了演講的天賦,胖揍了波蘭,帶富了美帝,還膨脹的帶上了青銅意大利,最後大冬天的凍死在了西伯利亞。

為什麼元首可以喝醉了酒,就可以去市政廳砸玻璃?

因為酒館就在市政廳旁邊。

如今的HB酒館,其實是在原址上重建的。

里面也還是酒館,寬、長且厚實的實木桌子擺在寬大的酒館里,人聲鼎沸,沸到角落里的那個樂隊到底在演奏什麼都听不到。

除了慕名而來吃飯的人,還有一隊一隊只是進來看看的游客,跟在小旗後面橫穿酒館。

穿著中世紀僕人服裝的女服務生們腳不沾地,快要忙瘋了。

菜單看起來挺豐盛,細數下來就三種︰各種腸、各種啤酒、各種套餐。

顧淼隨便找了個價格看起來應該不會太嚇人,也不會是五盤調料的選項。

刺激了……

肉食拼盤!

德式扭結硬面包先極具沖擊力的出場。

接著是烤肘子,德式烤肘子,簡單粗暴,烤的很硬,不像廣式燒豬那樣是酥脆的。

不是一般的硬,外面的皮要努力咬才能咬得動。

以及各種腸、深褐色的、紅色的、淺紅色的、白色的。

不同的腸蘸不同的醬。

在拼盤旁邊還點綴著一些德國酸菜,以示營養均衡而豐富,本質上是一些甜菜根。

拼盤目測肘子有兩斤,腸有兩斤。

這里的啤酒有三個檔,0.5升,0.7升和1升。

顧淼選了最小的一檔,現在後悔的要死,覺得吃完肉,酒是妥妥喝不下了。

旁邊的兩個壯如熊的德國漢子看著顧淼一個人要干掉一個肉食拼盤,豎起拇指。

顧淼覺得,他們應該是在看自己的笑話,就好像在西.安看著有外國人抱著一個臉盆大的鍋蓋啃的時候,一般人類的反應。

兩個德國壯漢分一個肉食拼盤,每人一升啤酒。

1升的啤酒杯又厚又重,兩人舉杯相撞的時候,顧淼感覺他們下一秒就會沖到市政廳去了。

喝成了紅鼻子的德國人完全沒有了高冷勁兒,就像普通的傻fufu農夫,跟顧淼努力的聊天。

《陸小鳳之幽靈山莊》里曾經提過,山莊里很久才吃一頓飯,所謂的飯,就是肉,一勺就是一斤肉,吃到吃不下為止。

陸小鳳跟人打賭,比賽吃得多,吃了幾勺,開始翻跟斗消耗能量,最後陸小鳳贏了。

現在顧淼覺得,古龍寫這一段的時候,大概從來沒有吃撐過,吃撐了還翻跟斗?那不是消耗能量,那是想吐出來吧。

幾經努力,肉食拼盤還剩下四分之一。

「算了,就這樣吧,對不起,我已經盡力。」撐死不劃算。

捧著肚子出來,發現市政廣場上已經圍了很多人,每個人都抬頭看著大鐘。

市政鐘在中午十二點的時候,會有木偶表演,一層一層的木偶按著順序轉動,游客們手中快門不斷。

類似的在布拉格也有一個,天文鐘,上面刻著黃道十二星座,

不過要論表演的花哨程度,還是慕尼黑贏了。

慕尼黑屬于拜仁州,這里推出一種州票,可以供五個人使用,相當劃算。比單人票要便宜很多。

就這樣,顧淼被四個姑娘撿到了湊人頭。

先從菲森到海德堡。

顧淼對這個地方唯一的印象是初中物理「某德堡半球實驗」,後來一查,雖然做實驗的地方確實是德國境內,不過人家叫馬德堡。

火車準時駛離菲森,德國鄉村的景色真是非常美!廣袤的田野里分布著犁得平整的農田,牧場里散落著牛羊,農家的庭園里繁花盛開,美麗干淨,透出富庶安寧和諧的訊息。

看過動漫的都知道,在特安靜祥和的下面,必然是發生事件,讓主角升級打怪。

顧淼也不例外。

第一次轉車間隔15分鐘很順利,第二次轉車間隔9分鐘同樣很順利,誰知最後這班快車居然走走停停,廣播只有德文也不知道原因,列車員也不來給個解釋,這服務也太差了吧!

最後晚點了1個半小時。

本應1點5分到達海德堡的火車15點0分才到達,這00多公里路程居然用了6個半小時。

三百多公里,也就是國內動車走小時的水平。

海德堡這座內卡河畔的古城充滿了浪漫氛圍,受到過詩人和畫家的無數贊美,是歌德、馬克.吐溫等許多作家和哲學家的寵愛之地,歌德那句「我的心遺失在了海德堡」讓古城享譽世界。

顧淼順便跟同學吐槽了一下,同學說,德國鐵路就是這樣子的,很多人早上去上班,等啊等啊,等不到火車,事先通知是沒有的,事中通知也是沒有的,等到實在等不了了,就會自己想辦法處理。

……

出門在外,就要習慣變化,特別是周圍的德國人已經要死不活見慣不怪的樣子。

反正晚點沒有誤事,顧淼又愉快的出去瞎逛。

海德堡城堡是海德堡城的標志,高聳于老城區之上,這座城堡建築歷經400多年,由從哥特到文藝復興盛期等各種風格的壁壘、附屬建築和宮殿組成。紅色沙石所建的城堡已經殘毀,可不但雄風不減,反倒多了分滄海桑田的年代感。

站在城廓上俯瞰,整個海德堡小城的風光盡收眼底。老城中心一片紅色屋頂,尖塔聳立,聖靈大教堂最為顯眼,蜿蜒的內卡河泛著波光,橫跨其上的老橋橋洞此時正有金光穿洞,美不勝收,讓人不忍移開視線。城堡花園布局大氣,看到一幅原來花園的全景圖,才知道現在看到的僅是殘局。

老橋是一座石橋,正式名字為Karl-Theodor橋,是1788年修建這座巴洛克式石橋的選帝侯的名字,是現今海德堡地區內卡河上最古老的橋。橋的南北兩端分別塑有選帝侯卡爾-提奧多和希臘女神雅典娜的雕像。橋南端的兩座8米高的橋頭堡是老橋最古老的部分,保存尤為完好,建于15世紀,曾作為橋門的一部分使用,也是城牆的原始組成部分。

站在橋上眺望兩岸宜人風光,靜靜流淌的內卡河,夕陽里染上金光的秋樹,岸邊山坡上沐浴在暮色中的城堡,充滿了詩情畫意,顧淼在這里欣賞了美麗的日落,看晚霞映紅天上的朵朵白雲,看雲朵慢慢變粉變灰。

夜晚時分的小城很安靜卻並不孤寂。集市廣場擺滿了桌椅坐滿了游客。夜色下的城堡聳立山頂,古老的建築在燈光點綴下比白日醒目,更為雄偉而傳奇,聖母塑像煥發出一種神秘的氣氛,這樣的畫面帶人進入古老的年代。

海德堡老城很大一部分都是海德堡大學的地盤,大學校區融合在老城區中,完全沒有界限。

這個大學,還有一個地方,是學生監獄,不知道要犯什麼事,才會被關進學生監獄。

哲學家小徑也稱為哲人之路,在海德堡內卡河以北聖山南坡的半山腰上,是一條約兩公里長的散步小徑。因其風光宜人,又靜謐適合思考,在歷史上頗受教授、學者和哲學家們的喜愛,他們經常于此地徘徊,捕捉思想的靈感。

「啊哈哈哈哈,你去了哲學小路嗎?空氣蕉灼嗎?」沙蓓蓓在顧淼裝逼文青範兒的朋友圈下面回了這麼一句。

話說,哲學這個詞,什麼時候變了個味兒?

從菲森往新天鵝堡的路上,火車晚點,大巴也晚點,感覺這里不是德國,而是九十年代的國內。

新天鵝堡還是好看的,據說站在瑪麗安橋上遠眺新天鵝堡。

「不對,這不是我要的生活,哦不,是角度。」顧淼站在橋上,看著遠方的新天鵝堡,這個角度看過去,雖然是城堡全景,但絕對不是旅游宣傳片上的那個位置。

在橋上看的是側面牆體,宣傳照上是正大門。

正大門才有自稱迪斯尼城堡靈感來源的氣勢。

絕對不是這里。

顧淼在山下找人問了一下,emmmm,正門完整照什麼的,還是放棄吧。

一位專業攝影師背著裝備和帳篷在根本就沒有路、荊棘叢生的路上走了很久,才到了新天鵝堡正門對面的山上一個很小的位置,並且在那里扎帳慢慢拍攝的。某些照片是攝影師等了一星期才拍到。

雖然現在有無人機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但是!!!

那里是禁飛區。

反正已經有前人拍好照片了,那就看照片吧,里面不讓拍照,自己體會更好。

路德維希二世把最好的都給了新天鵝堡,里面的裝飾一應的金碧輝煌,奢華閃眼。

某一面牆上還有一幅畫,路易十六的皇後,瑪麗安東奈特。

這是一個覺悟太晚的皇後。花錢如流水,到法國大革命的時候,才醒悟,不過已經遲了。

顧淼看過她的傳記,瑪麗皇後本質上就是小女人,路易十六某方面不行,喜歡的又是做鑰匙和打獵這種她不喜歡的活動,夫妻倆搞不到一起,于是路易十六就只能花錢來讓她開心。

直到初中歷史課本上的那些人出場,什麼雅各賓派,蘿卜絲庇爾之類的登上了歷史舞台。

最浮雲的是,她沒有政治頭腦已經到了在宮里排演《費加羅的婚禮》,那是懟皇權的劇,就連做鑰匙愛好者路易十六都看出其中的政治寓意。

終于,法國大革命,路易十六夫妻笑著打出了GG。

從菲森到莫扎特住的薩爾斯堡。

不過薩爾斯堡屬于奧地利,拜仁州的州票是不用了,姑娘們與顧淼揮手告別。

顧淼一人來到薩爾斯堡,最著名的糧食大街。

街上每一個商戶的招牌都極具特色,用鐵藝圈出店里的主營業務,很有意思。

也不知道國內的規劃是怎麼想的,現在很多城市的主干道上的商店招牌全部統一成一模一樣的樣式,眼神不好一點都分不清誰是誰。

好好的文明古國,非要搞成千城一面,真不知道圖個啥。

薩爾茨堡也是當初茜茜公主的家,據說她最喜歡吃一種名叫Sachertorte的蛋糕。

雖然對甜食不是特別感興趣,不過它的名字叫「全球十大必嘗蛋糕」,來都來了,不吃兩口,好像到帝國不喝豆汁就有點虧,一樣。

顧淼決定去體驗一下,在yelp上預約了一下,正巧天降大雨,估計去的人不算多,一下子就約上了。

據說這個蛋糕在18年被發明出來,可以沒有冰箱和防腐劑的情況下能保存兩周。

坐在店里才搜到這一條的顧淼不由心事重重……凡是能這樣保存的東西,不是高鹽就是高糖,才能讓細菌的月兌水,達到保質的效果。

蛋糕由兩層甜巧克力和兩層巧克力中間的杏子醬構成,蛋糕上面有巧克力片。

配上旁邊一朵女乃油花,果然很甜,配上黑咖啡以後,才達成了微妙的平衡!

據說蛋糕配方是國家機密,是代表奧地利的國寶。

店里很多游客,基本上都是每桌上都有巧克力蛋糕,據說每天賣出幾百塊。

店里的裝修也算豪華,本來就是sacherhotel下面的咖啡廳嘛∼而且地理位置——就在國家劇院旁邊,你懂的!蛋糕的價格跟國內的不少網紅蛋糕價格差不多,比ladyM還要便宜一些。

「你一個大男人,一個人跑去吃甜點,不覺得可恥嗎?甜點不是應該你喂給我吃的嗎?」

來自來自神秘東方的咆哮,嚇得德國鐵路抖三抖。

是的,又晚點了。

回慕尼黑的火車從延誤5分鐘到延誤10分鐘到延誤990分鐘,再到取消……

人民群眾做鳥獸散,自己想辦法回去。

顧淼不巧的當晚要從慕尼黑坐火車到威尼斯。

好不容易買到的夜火車床位。

結果由于晚點,于是啥也沒有了。

與德國人溝通的過程也很玄幻。

顧淼問德國人︰「我可以坐下一趟嗎?」

售票處的德國人說可以。

臨上火車前,顧淼又出示了火車票,主動問德國乘務員是否可以上這趟車,乘務員說可以。

于是顧淼踏上了一小時之後的火車。

在德意邊境,德國乘務員下車了,換上意大利人。

天明之時,意大利乘務員檢票,對顧淼說,他不可以乘這趟車。

據說,他只能用這張票乘第二天晚上的同車次車。

emmm,不過,都已經到意大利境內這麼久了,意大利乘務員也只能聳聳肩,說下次不可以。

下次,下次再說吧。(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