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零九章 敦煌(1/32)

從國內到埃及的路線不多,無非北上廣深,顧淼長這麼大,還沒去過京城,說起來怎麼也該去呆幾天,反正時間還多。

日光之城往京城是有飛機的,買票的時候,顧淼的眼角無意間掃到一幅畫,

畫上的飛天在佛國仙境輕舞飄帶,金光燦爛,顧淼鬼使神差的將目的地填寫為敦煌。

在很久以前,敦煌連火車站都沒有,所有人都要從柳園火車站再轉過去,現在方便了許多。

顧淼對機場的所有概念都是︰好多好多飛機,來去匆匆的人群。

因此當飛機落在敦煌機場的時候,他一時還沒有反應過來,

停機坪上除了自己坐的這一架飛機之外,完全沒有別的飛機,空蕩蕩的候機室里連燈都沒開,

後來他才知道,原來直飛敦煌的是季節性航班,並不是隨時隨地都有大量的人潮涌入,機場開放時間也是隨著航班起降來的,

進入敦煌市區第一眼看見的就是在環形路上的飛天雕塑,那是敦煌的城市地標,就是後面的中國電信四個字讓人有點出戲。

找地方住下之後,已經是下午六點多,顧淼決定去沙洲夜市逛逛,找個地方坐下吃飯,還沒拿著菜單,就聞到了一股烤羊肉的香氣。

拿到菜單,發現不僅有烤羊肉,還有烤羊頭。

打小就對吃各種生物的腦子有興趣的顧淼僵尸,愉快的點了一個烤羊頭,價格要便宜不少,端上來的是兩碟,羊頭上剔下來的肉,還有羊腦子,莫名的感覺賺了。

還有一個菜名叫搓魚子,

可以的!必須點!不管是魚,還是魚籽,顧淼都不歧視!

烤羊頭給他帶來了驚喜,

搓魚子給他帶來了驚嚇,

居然是面!為什麼是面!老子的魚呢!魚籽呢!

顧淼問老板是不是上錯了,老板回答︰「沒錯啊,這就是搓魚子。」

「哈哈哈……」旁邊一個二十出頭的妹子看顧淼欲哭無淚的樣子,忍不住笑出聲,「都說是搓了,就是在面搓出來的嘛。真魚哪要搓。」

「我以為是把魚搓干淨了,然後蒸著吃。」顧淼此時的心情就好像好不容易抓住了唐僧,結果發現端上來的不是唐僧,而是唐僧形狀的饅頭。

好在烤羊肉的味道足以慰藉他受傷的心靈,

再來一杯杏皮水,這種飲料是用一種名為「李廣杏」的植物果實制作,但是顧淼覺得這東西的味道,有一種熟悉的親切感,很像酸梅湯,

不過想來也對,一個是梅一個是杏,都是走的酸甜路數,被飲料化處理之後,也沒有太大的區別。

還是烤羊肉串最好,不曾辜負期待,敦煌的羊肉就是香一些,

顧淼在沙洲夜市上瞎逛,不知道為什麼,當真是全國大一統的感覺,夜市上所有賣的東西,看起來都像是made in 義烏,

除了用……做的夜光杯,說是嘉峪關生產的,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憑著王翰的這兩句《涼州詞》,夜光杯就不缺游客的青睞,

夜光杯與顧淼的想象不一樣,他覺得葡萄酒就應該盛在透明或白色的容器里,這樣顯得紅色更加嬌艷。

但是夜光杯卻是墨綠色的,紅葡萄酒倒進去之後,顏色黑沉,看起來倒像是《滿城盡是大胸妹》那個電影中王後喝的藥似的,

夜市上常見的夜光杯款式是現代高腳杯風格,顧淼也看不上,隨便看看就走了。

瞎轉悠了一陣,正要空手而歸,忽然他听見一陣如泣如訴的音樂聲,有一個在邊角的攤位,幾排陶塤整齊的擺在攤位上,剛剛的聲音源自攤主手中正在吹的牛頭塤。

「還有這種造型的?」顧淼好奇的拿起攤位上的一只牛頭塤,想試試。

用力吹了一下,悄無聲息。

顧淼曾經在大學的時候為了耍帥練過笛子,

基本上靠吹孔共振發音的樂器,就沒有他吹不響的,

好不好听是一回事,連響都不響……在他人生經歷中算得上是恥辱,顧淼正準備溜走,攤主說︰

「異形塤是比較難的,你試試這個。」

他指了指攤上另一款黑色油亮正常款式的塤,小巧玲瓏,甚是可愛,

長得可愛,性格也好,一吹就響。

難得這麼給面子,不買怎麼行,

討價還價之後,二十塊錢買了下來。

按孔出聲的樂器,入門都不難,顧淼試了幾次,已經可以順利的吹出旋律,就順手扔背包里。

到敦煌的人沒有不去莫高窟的,顧淼自然也不例外,第二天一早直奔莫高窟,站在寫著莫高窟三個字的牌坊下,依山而建的九層樓閣就在眼前,

顧淼對敦煌壁畫最早的認知來自于一部叫做《九色鹿》的動畫片,那個動畫片的片頭就寫著,改編自敦煌第1127號窟的鹿王本生圖。

之後是因為《絲路花雨》而認識了第112窟的反彈琵琶,

他有心把所有的洞都看完,但是買票的時候才知道,原來敦煌不是隨時隨地每個洞窟都開放的,每次就開放幾個,輪著來。

如果想要一次進齊所有的洞,得是上頭來人,或是歷史類、藝術類相關的研究機構出場,

正常人就只能是趕上開哪個窟,就看哪個窟,

好在還有幾個窟是常年開的,

比如《九色鹿》的原著版本,比如藏經洞,

王圓道士的墓前,有幾個年輕人站在那里,其中一個氣憤的很︰「如果不是他把敦煌的東西賣給了斯坦因那幫外國人,敦煌的東西不會散得滿世界都是。

想要湊齊,得跑十三個國家的四十多個研究機構,最精華的全TMD在外國。」

「話不是這麼說,王圓也是沒辦法,他就一個人,守著這里,根本就沒人管他的死活,他數次將經書上交官府,根本沒人理他,最後斯坦因過來,說自己是一個虔誠的信徒,一邊是沒人管一邊是信徒,你讓他怎麼辦?」

「那他也不能做民族罪人!」

顧淼搖搖頭,走了,王道士的功過,至今在學術界都不敢給他定論,

他一個人守在這風沙之地數年,清理積沙,光是清第十六號窟就用了兩年的時間,

為了送經卷給朝廷,冒險走了八百多里,結果當時的那位大官只回應了一句︰「經卷上的字不如我寫的好。」

王圓有什麼辦法,他也很絕望啊,這時候突然出現了一個說自己是學玄奘不遠萬里來敦煌的斯坦因,能不上當麼。

要說對敦煌的破壞,美術大手張大千跑不掉,

他在臨摹敦煌壁畫的時候,無意中發現敦煌壁畫是層層疊疊的,宋元壁畫之下還有數層壁畫,于是,他揭了好幾張壁畫,就為了看下面的畫。

原先的畫已經再也看不見了,而底層的壁畫因為他揭壁畫的方式過于簡單粗暴,也損毀嚴重,在一本名為《千年一嘆》的書中,只罵了王圓,卻只字不提張大千,

對這位虔誠的為敦煌做了許多實事的道士來說,實在不公平。

如果王道士可以遲些發現,如果在文物保護手段相對發達的現在才發現,那該多好,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世上有些事,真不好說,只能

隨緣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