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十九章 大唐的兩把刀

一個學生還在學校讀書,遠遠稱不上一個文人。  就算往臉上貼金,那也只能叫一句‘書生’。  可若這個學生擁有了文人的本事,即便是踏入了最低的門檻,那也稱得上文人。  儒家浩然正氣就是這麼一道證明。  這是通讀《九經》才可能有的產物。  這也是文人們踏入修行的標志。  讓一個文人去佛前起誓,這根本沒多少可能。  羅覺禪師只覺心中一灘苦水難收,有王福疇這麼一根攪屎棍在身邊,這大抵又要抓他的把柄了。  「羅覺禪師也真是好膽,居然讓我們文人在阿毗婆佛前起誓,我一會兒去與大伙兒聊聊你們俱舍寺的行徑。」  王福疇一開口,羅覺禪師便覺得自己心中一涼。  這番話若是傳出去,便是直接得罪儒家文人派系了。  若是那如王福疇一樣的好戰文人小粉紅,說不得就要去俱舍寺吟詩寫作。  這些詩詞自然不會是好話。  但肯定會傳入民眾耳中。  若是不斷的人傳人,眾口鑠金之下,俱舍寺也便難有人去信佛了。  冷清過後便是潰敗。  只是一番失口之言,羅覺禪師頓覺自己惹上了大麻煩,甚至于是俱舍寺的大麻煩。  鬼才知道這平民學子怎麼就凝聚了儒家浩然正氣。  這是萬中無一的概率。  即便在四門館中學習也是如此。  但他就是踫上了。  大概今天出門阿毗婆佛不曾保佑。  羅覺禪師頓時就念誦了好幾句佛語,這才稍稍掩飾了尷尬。  「看來這大抵是沒有什麼高[書趣閣 ]手助陣了。」  裴大人郎爽一笑,只覺眼前麻煩頓消,一切事情都好辦了起來。  「這定然是王博士助推消磨大半佛法力量,受害者在這數日不斷誦讀《九經》,也有了一場壓迫下的蛻變。」  裴大人眼放異光,凝神注視著李鴻儒身上那點點可憐的青光。  對方身上似乎還有其他的小異常,但這是儒家的浩然正氣就沒錯了。  看這正氣的可憐小模樣,這定然是剛剛突破沒多久。  「身體具備正氣,諸邪難侵,這是浩然正氣將最後那一絲頑固的佛法驅除了干淨。」  「沒錯,自身的力量才是最好的驅除力量,正氣一出,邪惡難侵。」  裴大人不斷將案情定性之時,王福疇亦隨聲附和起來。  這最終的審案一波三折。  這折來折去,不僅將夜魔衍定了重罪,還將羅覺禪師弄到了大坑中。  王福疇只覺自己渾身上下舒爽極了。  事情就是需要有這麼一個走向。  這比他預算中的走向要更好。  李鴻儒這番突破來的很及時,讓偽證成了鐵證,再無多少辯駁之處。  此前稍微檢測過李鴻儒,他自然很清楚,李鴻儒身上沒有儒家浩然正氣。  對方是在這兩日內突破的。  他很喜歡這種悄無聲息就辦成事的人。  本沒對李鴻儒有多少上心之處,但王福疇此時瞧著李鴻儒,只覺怎麼看怎麼順眼起來。  剛剛踏入修行門檻的文人自然不會放在他眼中。  但對方插言數句甚是得他脾氣和胃口。  文人就得這麼擅長捅刀子。  大唐的正統是儒家,可還有太多的思想與傳承。  若不擅長捅刀子,或許在將來的某一天,便是敵人在他們身上捅刀子。  這是一個合格文人必須具備的能力。  文人的軟刀子,武人的硬刀子,這就是統治大唐帝國的兩把刀。  此時的最終判決已下,王福疇心情大爽。  而在他身側,羅覺禪師卻是一臉晦氣和灰白,老態的臉上皺紋更深。  羅覺禪師最終深深的嘆了一口氣,眼中彷佛見到了俱舍寺的頹敗。  這是第一個離開李氏布店的人。  羅覺禪師蹣跚著步伐下樓之時,裴大人亦是朝著王福疇抱抱拳。  「恭喜王博士的四門館又出高徒,我等需回大理寺結案,就先走一步了。」  「請!」  王福疇抱掌回應。  他臉露微笑,目送了裴大人出門。  在裴大人身後,陳雙手合十,亦是從李家走了出去。  「這是大理寺的寺正裴紹大人,為人剛直,你以後莫要犯事,落到了他手上,那便是我也救不得你。」  他叮囑了李鴻儒一句,頓時讓李鴻儒莫名其妙。  他一直守法,做個良民,沒明白王福疇的意思。  「你那滿嘴狗牙走的不是正道,到時需前往大理寺報備一聲。」  待得王福疇直接點明,李鴻儒才赧然,明白了對方話語的意思。  這大抵是王福疇在他熟睡時檢測了身體,發現了他具備的食鐵妖獸力量。  只是王福疇較為開明,倒沒想著將他這道能力破掉。  「學生一定早日前往大理寺,將這道能力登記到案」李鴻儒應聲道。  「待得裴大人結案,我再與他說上一番便成,你當前的主要任務是讀書,讀好書!」  王福疇道了一句,臉上浮了一些淡笑。  「學生在四門館日日背書,只怕是難以精通《九經》的妙處」李鴻儒回道。  「那就去太學听一听,讀一讀,你倒是有幾許福分,四門館今年還剩下一個可用的名額。」  他看著李鴻儒,心中不免也有幾分滿意。  能在四門館以一介布衣的身份修行本來就是杰出人才。  若是凝聚了文人的浩然正氣,這就要提升一個大檔次了,較之諸多世家子弟資質更優。  只要有機會和稍做培養,對方有著一定概率登臨元神大道。  看李鴻儒這一嘴的妖獸牙,定然是做了一些嘗試,才有得如今這份際遇。  文人保持謹慎向上,繼承世代流傳的經典,也需要富有開拓精神,不能故步自封。  些許冒險和嘗試是必然。  只有這樣,才能涌現出更多的才學,也能讓儒家文化發揚更為光大。  「還請王博士照拂!」  听得王福疇之言,李鴻儒頓時大喜。  這是要保他入太學了。  今天這事兒干得漂亮,大抵是入了王福疇的眼。  兩個做偽證的家伙最終算是‘臭味相投’了。  「此時還叫王博士,那顯得多生疏!」  李鴻儒大喜之時,便听得王福疇郎爽笑了一聲。  「謝謝老師的指導!」  李鴻儒呼上一聲,心下已經情知,王福疇這是願意當他的擔保人,甚至默許了收他做學生。  這也意味著他背後靠著的大腿就是王福疇。  身處于教育行業,王福疇的立場屬于中立,並不偏向于朝廷站隊。  這種立場是李鴻儒很喜歡的立場。  不偏不倚,雖然沒有討好一方,但也不會引得人生惡。  對他而言,這是一位很適合的老師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