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709 【臥槽,曹軒!】

《首演成功,曹軒倫敦演唱會座無虛席》

《夢幻的溫布利大球場,音樂和舞台的盛宴》

《演唱會盛大煙花燈光秀,幕後團隊來自京城奧運會開幕式》

《無與倫比的舞台效果,現場觀眾如痴如醉》

《現場觀眾︰本以為是听歌,結果全被舞台效果吸引住了》

《曹軒倫敦演唱會三連,17萬觀眾座無虛席》

《曼徹斯特、伯明翰、利茲、愛丁堡、加的夫,曹軒的歌聲一路引爆了英倫三島》

《英國十場演唱會,觀眾累積共計42萬人,英國刮起了名叫「曹軒」的颶風》

《英王子、王妃現身曹軒演唱會現場,盤點曹軒的名人歌迷》

《一票難求,曹軒演唱會門票被英國黃牛瘋炒,票價最高可達近1000鎊,合人民幣近萬》

《中國90後小伙萬里追夢,辭職遠赴國外觀看曹軒演唱會》

《……》

曹軒的演唱會成為了最近國內和英國的頂流事件。

英國也可以理解,曹軒在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在英國多個城市舉辦了演唱會,規模有大有小,但至少都是3萬人以上。

規模大,時間集中,甚至還吸引了不少明星名流,自然在英國本土掀起了極大的影響力,乃至在歐洲都有很多人討論。

國內的情況倒是比較特殊,關注演唱會本身的稍少一點。

畢竟曹軒演唱會體量在這,除了極少數特殊場次會針對性安排。

其余大多數演唱會,只有開場節目以及一些符合當地的特殊節目或者特邀嘉賓的節目會專門設計,至于其他,每個階段的大多數的流程都大致相同,頂多曲目有些變化。

這在演唱會很正常的操作,之前也提到過,很多歌手的演唱會來來回回就是那麼幾首代表作。

除了部分死忠粉場場不落之外,大多數的歌迷粉絲都是第一次參加演唱會,倒也不覺得膩。

而且這部分歌迷粉絲,來演唱會听的就是代表作,要全逮著自己的冷門歌曲唱,反而讓大家失望。

更何況演唱會很多時候更多的是一種氣氛和情懷,听歌反倒放在其次。

對比正常的歌手,曹軒其實優勢不小,他的經典歌曲太多。

尤其是華語歌曲,一口氣幾場演唱會不重樣都沒問題,英文歌少了一點,但撐著兩三場也問題不大。

雖是如此,但為了盡可能的保證演唱會觀眾的期待感,演唱會官方完整高清視頻,要到演唱會歐洲階段結束才會上線。

至于後面的美洲、亞洲階段的演唱會,與歐洲又有一定不同,倒是不用顧忌太多。

演唱會完整視頻沒有,只有零零散散的一些片段,所以國內的歌迷也沒辦法一探究竟,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場外花邊上。

比如曹軒演唱會在英國多麼火、都有哪些名人明星、發生了什麼趣事雲雲。

事件熱度和曹軒人氣在這,自然收到國內大量關注,就連一些蹭熱度的都獲得了不小的好處。

萬里追夢開直播的陽光男孩就是其中一個………

………

陽光男孩本名楊光,津門人,經歷和他對外說的差不多。

唯一不同的是,他這次辭職並非沖動,其本人對直播和自媒體運營做了很深的研究,甚至很早就有了轉行的打算。

就算沒有這次演唱會,他日後也會尋機辭職,一頭扎入自媒體。

這次雖然是追求夢想,但其實背後也有趁機借勢,轉行並打響自媒體事業的想法,算是感性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並存。

溫布利大球場的曹軒首場演唱會直播,讓陽光男孩這個賬號開始走紅。

次日他剪輯出來的直播精華+Vlog視頻,甚至還登陸了當天的熱搜,吸引了大量的曹軒粉絲和路人觀看。

等到了後續他開直播時,在線人氣 增,而後更是得到了斗魚直播的官方推薦。

不過由于後面兩場,現場信號不佳,無法進行場內直播,只能改為拍攝視頻,然後剪輯為Vlog放在微博、優酷、B站等平台。

企鵝微博是主戰場,也是楊光最重視的平台。

目前優酷、土豆等視頻網站的重心發展更多的放在影視方面,自媒體算是半放棄。

直播還沒有開始昌盛,B站剛剛起勢,短視頻還在醞釀當中,自媒體視頻博主最鐘愛也是商業流量變現最快的平台就是微博。

曹軒在英國的十場演唱會,楊光跟了七場。

其中一場是因為失誤,導致趕不過去,只能錯過,另外兩場是搶不到票。

楊光在英國的這幾場演唱會,基本都是從黃牛那里拿到的票,原價票只搶到了兩張。

黃牛票位置有好有壞,票價也有高有低,但肯定比原價票要貴,最便宜的也不低于120鎊,合人民幣差不多1150塊。

楊光手上積蓄不少,再加上有心創業變現,所以他願意花錢買黃牛票,然後進場拍攝。

但即便是這樣,有時黃牛票都買不到,伯明翰的那場演唱會他舉著【買票】的紙牌圍著體育場賺了好幾圈,鼻涕泡都凍出來了,也沒找到黃牛。

最後愣是帶著幾千直播間觀眾在體育場外面蹭了一場演唱會。

威爾士加的夫那場,其實他倒是找到了黃牛,但一張靠後的「山頂票」對方開價300鎊,和人民幣將近3000。

即便曹軒演唱會的票搶手,這個價格也有點宰人了,楊光錢都是自己辛辛苦苦賺的,又不是大冤種。

所以猶豫了一下,想著後面還能踫到黃牛,結果錯失良機,又在體育場外凍了幾個小時。

打那以後,楊光就學聰明了,只要踫上黃牛,甭管貴賤先拿下一張,後續再去慢慢找黃牛,買一張位置更好或者性價比高的,再把另外一張出手回血。

來回幾次,與黃牛打交道甚至成了楊光直播間的必備節目,很多觀眾愛看。

要不是怕出事,在異國他鄉進局子被遣返,楊光甚至琢磨過自己轉行當黃牛整一波活了。

眾多曹軒演唱會的一線視頻,楊光還加上了旅游、美食、當地風土人情、采訪,甚至他還抽空去看了一場英超比賽。

這些異國元素讓他的視頻質量極高,也吸引了大量關注和好奇,楊光的粉絲量在短時間內迅速飆升。

截止到曹軒英國演唱會結束,他的微博粉絲已經達到了120萬+,並成功登上了兩次微博。

雖然沒到大紅大紫的地步,但作為一個新的賬號來說,已經可以說是出圈了。

在曹軒英國之行之後,暫時歇息了幾天,楊光跟著來到德國之後,也開始整軍備戰,然後就體驗了一回紅的滋味。

「喂?」

「您好,我們是企鵝微博官方的,我們看到了您的直播和視頻,請問可以做一個專訪嗎?」

「喂?」

「您好,這里是斗魚直播,我們了解到您最近的直播間十分受歡迎,對此,後續我們將對您保持重點關注,並安排了一系列合作計劃,不知道您現在有沒有時間了解一下。」

「喂?」

「您好,我們是《XXX》欄目組的,請問您是陽光男孩嗎?我們想做一個采訪。」

「喂?」

「您好,我們是XX公司的,看到您的視頻,我們一個商業合作,不知您有沒有興趣。」

「……」

采訪、合作、商業等各方電話,打爆了楊光的手機,讓他應接不暇。

他想過會火,但沒想到會火得這個快,也沒想到隨之而來的有這麼多事,直接把他給砸懵了。

但楊光很快也反應過來,這是自己的機遇,一定要牢牢的把握住這一波流量紅利。

只要成名,形成自己的個人品牌風格,哪怕日後曹軒演唱會結束,他的流量熱度大損,也不至于馬上被打回原形。

楊光馬上行動起來,事業剛起步,即便明知道日後的流量可能沒有現在這麼多,但也沒有急著變現,而是穩扎穩打,盡可能的鞏固個人和賬號影響力。

他是很有危機感的,來歐洲看曹軒演唱會的中國人不止他一個。

旁的不說。單單英國本地的留學生就有不少,楊光每次在進場之前,抓人采訪時,都能踫上一兩波中國留學生。

只不過很少有人想著直播或者拍視頻,即便是拍了,也更多的是屬于個人記錄,質量一般,而且大多數人只看一兩場,不會一直追著曹軒,沒有穩定性。

這樣的業余的「雜牌軍」,肯定比不過楊光這種事先做過各種精心準備的職業自媒體。

但是,業余玩票的可以不在乎,同行他可不能小覷了。

甚至就在曹軒在曼徹斯特舉辦第四場演唱會的時候,就有一個《中國娛樂網》媒體記者開始模彷楊光。

後者是專門過來跟蹤報道曹軒在歐洲演唱會盛況的,類似的記者和團隊還有五六家,全都是大媒體,其他的媒體多是轉載他們和外網的新聞。

這種娛樂媒體的路子和楊光的Vlog風格是完全兩回事,受歡迎程度也遠遠低于楊光。

于是那個記者在意識到楊光的風格更討喜後,馬上就開始模彷,錄制類似的視頻,發到供職媒體的官方賬號上。

這種專業記者,就算一時把握不住自媒體的法門,但也不是普通人可比的,更可怕的是,除了這個記者,還有很多人嗅到了流量和熱度。

目前已經有不少有心人正在趕往歐洲,甚至已經準備就位了。

新人還好,最讓楊光忌憚的是那幫大網紅和直播大老,他們的經驗和人氣將迅速分一杯羹,尤其是那幫女網紅。

楊光自家人知自家事,雖然他也積累了一些忠實觀眾和粉絲,但更多的人還是喜歡看妹子。

當然。楊光也有自己的先期優勢,那就是此事Vlog風格視頻第一人,其他人某種程度上都算是抄襲跟風,楊光底氣最足。

另外就是楊光的出發點不同,他是來追夢的,且又是第一個拍視頻的,自帶很多粉絲和路人的好感,而後面的那些人自動被打上蹭熱度的標簽。

實際上楊光也是蹭熱度,但誰讓他佔盡先機,本身也確實有拿得出手的說辭,性質和後面的那些人有本質區別。

楊光堅信,即便競爭殘酷,只要能打好這兩張牌,自己還是有一戰之力的。

事實也是如此,而且比他想象的還要順利,在那幫競爭對手還沒有發力之前,他就得到了一次小範圍出圈的機會,進一步和那幫競爭對手拉開了距離。

更讓他意想不到的是,他還得到了一次讓他欣喜若狂的機會。

德國,柏林

楊光時隔數日再次開啟了直播,流程和之前大差不差。

找黃牛、采訪、餓了吃飯、進場測試信號、信號不好關閉直播,演唱會結束,開啟直播聊聊剛才演唱會感受,給今天的直播做一個總結,順便給Vlog打打廣告。

今天略有不同的就是,楊光提前拿到了票,沒有感受一下德國黃牛,進場直播關得也比較早。

直播觀眾也沒怎麼在意,以為是德國這邊會場對拍攝設備管的嚴。

另外柏林和中國標準的京城時間時差是7個小時,那邊的晚上,國內這邊正好是凌晨,除了少數夜貓子,直播間的觀眾並沒有那麼多。

直播結束,為數不多的人更是幾乎走了個干淨,只有聊聊幾個死忠分子或者窮極無聊的人,還在黑屏直播間聊天,調侃一下主播,等待演唱會結束的第二場直播。

大約柏林凌晨,也就是國內的7∼8點左右,楊光再度打開了直播。

很多直播間觀眾聞訊過來,雖然因為是早上,數量不太多,但也還不錯。

楊光也習慣了時差,直播時間一直有意識的在控制。

而且隨著重心轉到Vlog視頻後,直播更多的是補充、互動和素材,人多固然好,人少對他來說也不算什麼禍事。

打了幾句招呼,楊光捂著肚子喊餓,一邊想念國內的包子油條,一邊打算找個餐館嘗嘗正宗的德餐。

左光右望,找到了一個有點偏僻的餐館,楊光走了進去,點了一些德國風味的肘子香腸和酸菜。

無視了另外的兩張空桌,來到一個男顧客面前坐下,用英文主動詢問道。

「請問,可以拼一個桌嗎。」

男顧客抬頭,對著鏡頭露出一個親切友好的笑容,用中文回答了楊光的問題。

「沒問題,請坐。」

楊光咱也興奮的坐下,手機鏡頭始終對著男顧客,然後瞄了一眼屏幕,爆發的彈幕已經把整個手機全部佔領,最多的是四個字。

【臥槽,曹軒!】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