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章,為小世子治腿

馬車穩穩地駛過繁華的長安街,隔了厚厚的錦緞簾子,車外的爆竹聲,歡笑聲,商販的叫賣聲,幼兒的嬉戲聲都彷佛有些沉悶悶的。這一條路在她從五歲到十歲的幾年間,曾走得無比熟悉,路邊的每一個拐角,每一個店鋪,她在馬車里閉著眼楮都彷佛能夠看到,能感受到街上的熱鬧,那時她心里,其實很想掀開簾子看街上的景致,可是母親永遠用她沉靜雍穆的神態和眼神制止了她。

母親——猝不及防地,那個久久被自己深藏的影子就這樣跳了出來。

高貴的母親,美麗的母親,端莊的母親,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吃飯喝茶,穿衣睡覺,永遠像菩薩廟里九天娘娘一樣莊重淑懿的母親。

蘇陵陵的右手下意識的撫模自己腰上那兩把小劍,指尖觸到劍身,冰涼的感覺從指尖一路蜿蜒上來,這感覺令她內心無來由的突然一陣不快,迅速收回了手,蜷握成拳,將指尖藏在掌心,彷佛這樣就可以拋開那種冰冷的感覺,然後糾纏她的記憶卻依然無法拋開。

她的母親,從出生到逝世,都是這世間最完美的女人,年幼時即以聰慧穩重、動遵禮度聞名于世,十一歲名達天听,先帝特詔進宮,為太子妃和諸公主伴讀,宮中教引司最嚴苛的保姆嬤嬤也挑不出母親一絲兒錯處,十八歲時,先帝曾有意在成年王子中挑選一人為之指婚,誰知最後卻是先帝鐘愛的幼子,比母親小了五歲的父親,在宮中尋死覓活,非要讓先帝將母親指給他,先帝不允,他便絕食相抗。先帝無奈指婚,但父親從此卻也失去了先帝的寵愛,遷出宮廷,爵位也由東鄉王王貶為東鄉侯。

而她出生之後,在母親的言傳身教下,小小年紀已然有閨秀風範,她五歲時先帝崩逝今上登基,皇後念及昔年為太子妃時母親曾入宮伴讀,遂也命她入宮,繼承了母親的舊業,為公主伴讀。

其時皇帝膝下只有新安一位公主,二人在漠漠深宮中,面對著嚴厲的嬤嬤,老朽的師傅,互為援奧,培養出了深厚的姐妹之情,最為相契,也正是從那時起兩人既為堂姐妹又成了最好的閨中知己。

馬車停了下來,車夫的聲音隔著簾子傳來︰「郡主,到了。」

她的回憶驀然被打斷,只一霎間,神情已經恢復了正常,下了馬車,剛進侯府大門,迎面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牽了一匹白馬興沖沖出來,正跟她打了個照面。那少年長身玉立,眉目也極俊俏,只是整個人看上去稚氣未褪,有些飛揚跳月兌。

那少年兜面踫到蘇陵陵,立時站住了腳,臉上的神情也突然拘謹起來,微微低著頭,叫了一聲︰「姐姐。」

這少年正是蘇陵陵同父異母的弟弟蘇燕笙,也是東鄉侯的世子。蘇陵陵點了點頭,望了他牽著的白馬一眼,淡淡道︰「試馬去?」

「是。」蘇燕笙老老實實答應了一聲。他自小嬌養,在人前最喜高談闊論,撒嬌使性,父母見了也沒辦法,唯有這個姐姐,對他既不熱絡,也不冷漠,見了他每是淡淡一笑,小時候他見了這個姐姐就比見了父母還要懼怕,如今她極少回府,偶然相見,雖不比小時每覺害怕,但相處時依然拘謹,不敢出大氣。他喜愛的模模白馬的脖子,「虎牢關的陸將軍回京述職,送了爹這匹好馬,我向爹討了來,府里的馬場太小,不夠它跑的,我牽它出去遛遛。」他神情雖然拘謹,但語氣中依然透露出一絲難以抑制的得意之色。

「此馬性烈,一旦奔跑起來,不是你可以駕馭的,還是養熟了再拉出府的好。」蘇陵陵上下打量了這馬幾眼,就知道這馬兒尚未養熟。

「我已經馴過好幾次馬了。」少年的目光極快地掠過她的臉,神色中有些不服氣,也有些懷疑她的判斷。

蘇陵陵不置可否地點點頭,不再說話,徑直舉步進府。蘇燕笙松了口氣,迫不及待牽了馬就走。

東鄉侯雖然被先皇從王爺降為侯爺,但東鄉侯府的規制卻依然十分寬闊華麗,並不比各王府差多少,蘇陵陵從僕婦口中問知東鄉侯正在正廳,當下從穿堂上轉到廳前,未曾進門,已听到一個婦人的笑聲從厚厚的大紅錦緞棉簾子里傳出來,她腳步一頓,眉尖微蹙,旋即又舒展,伸手撩開簾子進了大廳。

廳里地下堆滿了各種各樣五光十色的東西,多是新春節下動用之物,府里的管家娘子正帶著幾個丫鬟在動手整理,蘇陵陵也不多瞧,只向正中坐在桌子左邊的東鄉侯問了安,叫了一聲︰「爹——」遲疑一霎,又朝坐在右邊的一個錦裳婦人笑了笑,「二娘也在。」

東鄉侯四旬左右的年紀,面如冠玉,保養得極好。點點頭,示意蘇陵陵坐在自己下手,又問︰「百花詩會這麼早就散了?」

蘇陵陵「嗯」了一聲,接過丫鬟遞來的茶,揭開蓋子吹了吹蒙蒙的白氣,清幽的茶香裊裊的升起來,她的長睫毛似乎微微沾染了一些濕潤,那雙眼楮也顯得更加靈動起來。「那詩會無聊得緊,女兒跟新安說了一會話,就回來了。」

東鄉侯望著蘇陵陵那雙明亮如黑白水晶一般的眼楮,若有所思的出神。半晌才端起手邊的茶杯,輕抿了一口,「那詩會上……」說到這里,卻又停住了,沉吟著低頭吃茶。一旁的錦裳婦人察言觀色,心下知道東鄉侯要說的這些話不便當著下人——有自己在,或許更為不便,剩了他父女二人才好商量,于是笑著起身︰「時候不早了,這些東西一時也整理不完,索性先放在這里也罷了,我先去看看他們把晚上宴會要動用的東西準備好了沒。郡主多坐一會,陪你爹爹說說話兒。」她正是蘇燕笙的生母,東鄉侯的側室夫人秋寄真,自蘇陵陵的生母過世後,就一直由她主持侯府內務,為人最是精明玲瓏。

蘇陵陵見她起身,微微欠身相送,「二娘走好。」秋寄真忙笑著止住,「郡主不必多禮。」帶了眾人,一笑去了。

大廳中一時安靜下來,只剩下父女默然相對,二人乍然都不知道說些什麼,雖是嫡親父女,但那道若有似無的隔閡卻似乎從好幾年前就開始橫亙在了中間,長久不見,見了面便是客客氣氣,禮數雖然周到,親情卻更是淡漠了。

東鄉侯沉默了一會,終于放下茶杯,輕咳兩聲,開口說道︰「今年百花詩會辦得可還熱鬧?都有哪家的公子小姐們去了?」

蘇陵陵唇邊蕩開一抹優雅的微笑,心中暗想︰終于開口了,面上神色不動,一一回答︰「五品以上京官子女,適齡的王孫貴女,公子小姐,都去了。」想了想,又從容的補上一句,「爹爹說的那個盧彥——新安的夫婿,孩兒也見到了。」

「哦?」東鄉侯正愁著如何把話題引入到自己想說的地方去,听了這話眼楮微微一亮,「見過那盧家兒郎了?陵陵覺得他如何?」

「他能中狀元,想必文采斐然,看他談吐人品,可稱寬厚,是個儒家君子,堪配新安。」蘇陵陵回憶起新安提到盧彥時的甜蜜樣兒,不由一笑,眼前不期然地又浮現起另一個青衣瀟灑的俊朗身影,那雙不急不躁淡然自若的眼楮仿佛正盯著她,唇邊那朵剛剛出現的笑容霎時一斂。

東鄉侯卻不知道女兒眼眸中那忽然出現的一絲陰霾是為了什麼,只顧順著自己的思路說下去︰「新安與你手帕之交,自幼相契,你們許久不見,她出閣時你也不曾回來,如今見面,想必拉著你說了不少……」視線無意中落在女兒的眉目間,他竟有些恍惚,心神便岔開了,情不自禁說︰「你真像……」一語出口,已自警覺,忙掩飾地拿過桌上的茶盞,低頭飲茶。

蘇陵陵卻彷佛知道他未曾說完的話,只微笑說︰「母親曾是京城中著名的美人,女兒萬難及一,旁人都說女兒更像爹爹,爹爹那時,不也曾以此自詡嗎?」

東鄉侯捧著茶杯的手微微一抖,溫熱的茶水濺在了手掌上。女兒幼時,五官臉型,確實是更像自己的,那時候自己常抱著她,湊在銅鏡前逗她玩,讓她找出父女倆相似的地方來,一大一小兩個腦袋,在鏡前擠來擠去,女兒一邊咯咯地大聲嬌笑,一邊大力地用自己的頭推他的頭,常常是擠歪了自己的三梁冠,或是擠落了她頭上戴的花,然而父女間那樣的親熱已經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久遠得他差點都要記不起來,眼前這個禮儀周到,優雅卻淡然的女子就是那個曾經親密得跟自己靠在一起的小人兒。從何時起,她變得越來越像她母親,眉目間那種神情——就是那種落落不歡,客氣卻疏淡的神情,這種曾經讓他狂熱,又曾經讓他落寞,乃至最後逃開的神情,如今又鮮明的出現在了女兒的臉上!

刻意塵封的往事突然之間彷佛有呼嘯重來之勢,東鄉侯連忙醒了醒神,清 的臉上勉強地露出一個笑容,盡力讓語氣親熱懇切些︰「陵陵,」他先叫了女兒一聲︰「爹這次叫你回來,也是有件大事想與你商量,你今年整整二十了,年歲也不算小了,新安比你還小,已然招了駙馬,眼看一年半載,就是做母親的人了,這幾年你的親事一直是爹心頭上的一件大事。自你小時但凡你想做的事情,爹也從不曾違拗過你,你貴為郡主,竟去少林學藝,又跟著你那些師兄弟行走江湖,爹雖然擔心,卻也不曾說過什麼,但你終究身為女子,這件事情是第一等的大事,怠慢不得,故而爹想跟你商量……」

他停了一停,見蘇陵陵微笑傾听,雖然不見得熱絡,但也並沒有流露出拒絕的神色,不由精神一振,趁勢說下去︰「前次新安向我打听你的消息,也曾跟我說過這事,她倒是先為你選中了一個人……」

蘇陵陵微微側著頭,含笑靜听,只是听到這里,神色未變,手中握著的茶杯里的茶水,卻忽然泛起一陣漣漪。

「……新安說的那人,你今天在宮中可曾見到了?」

「爹爹是說那孫弦寂孫七郎吧。」蘇陵陵的語氣中有些滿不在乎,「見是見到了。」

東鄉侯心中一喜,情不自禁地微微朝前傾過身子,「我雖未見過他,卻見過他的父親孫龍禰。雖是江湖商賈出身,但此人倒確實是人中龍鳳,年紀輕輕即為朝廷立下大功,封為異姓藩王,又娶了名門千金為妻,如今三十多年過去,听得他兒子孫弦寂頗有乃父當年風範,還是盧彥的好友,盧彥對此人也甚是心折,想來不差。」

孫龍禰亦是皇朝的一大傳奇,無人知其出身,只知道十幾歲時他就混跡漁市,結交江湖人士,二十幾歲在東海一帶已經頗有聲名。東南沿海一帶,幾十年來常有倭寇出沒,最囂張時與內地奸商官吏勾結,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倭寇生性凶殘,又十分狡猾,常伺機而動,官軍大舉清剿時,他們就一擊即走,絕不糾纏,若是探知海防松弛,兵備松懈,便常棄舟登陸,兵分幾路搶掠沿海村鎮,甚至攻打州縣,掠奪子女玉帛不說,走時還要放一把火,擾的沿海一帶雞犬不寧,百姓苦不堪言,各個衙門也萬分頭疼。

孫龍禰三十歲那年,倭寇得知朝廷正對西北邊疆用兵,舉朝之力皆在西北,無暇分心南顧,于是糾結船只,大舉進犯,一連攻佔幾個沿海城池,燒殺搶掠,驚動京城,當時朝廷在西北一連吃了幾個敗仗,軍情告急,先帝正為此焦頭爛額,比起西北的大事來,倭寇擾邊的事只得暫時押後,雖然下旨令沿海官員嚴加督促,並抽調軍隊援助,畢竟杯水車薪,且倭寇士氣正旺,再接再厲,竟殺得官兵聞風而逃。

孫龍禰正是在這個時刻挺身而出,一面上書朝廷,極言抗倭之重要,自願散盡家財,用于抗倭大業。一面在民間募招士兵,組織義軍抵抗倭寇,東南一帶民眾對倭寇本就切齒痛恨,因此孫龍禰舉臂一呼,人人響應。

孫龍禰帶領義軍,與官軍配合,連戰連捷,把進犯的幾萬倭寇打得七零八落,最後將剩余的三千倭寇殘部逼入橫嶼島,全數殲滅,倭寇自此,幾乎一戰而絕,東南沿海,遂得數十年太平。孫龍禰的名字,也一夜之間傳遍京都,先帝親自召見,贊他忠勇,破格封他為鎮海郡王,令其永鎮四海,幾十年經營下來,四海肅清,秩序井然,東南民眾都傳說孫龍禰本是龍王轉世,有他在,便能河清海晏,因此尊稱孫龍禰為萬海之王,孫弦寂正是他的獨子。

東鄉侯見蘇陵陵手中的半盞茶水已經涼了,便喚了丫鬟進來,撤了殘茶,重新為二人續了熱水,「這茶兩泡水後方才出色,你再嘗嘗。」

蘇陵陵依言喝了一口,東鄉侯揮手令丫鬟出去,才接著說道︰「今日讓你參加百花詩會,是新安的好意,也是爹的意思,想你久在江湖走動,不比尋常深閨女子,只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可定下終身,你們既見過了面,為父也就好定主張了。」他舒暢的啜了一口熱茶,呵呵一笑,「那孫家兒郎,雖然不曾來過京城,他父親當年奉命進京,曾與我相與過,關系很是不錯,論起來,他也算是我後輩子佷,所以我……」

話未說完,忽然一陣喧嘩,從大門直往正廳而來,「侯爺,小世子摔傷了!」人未進來,已經有人大聲嚷嚷。東鄉侯雙眉一皺,未及開口,一群人已經涌進了廳內。

蘇燕笙躺在一塊門板上,臉色煞白,滿頭大汗,右手托著左手,左腿彎曲,右腿無力地伸在門板上,不住喊痛,幾個家丁抬著門板,想是被他罵過了,雖然走得快,手下卻都極有分寸,盡力將那門板抬得平穩,以便減輕他的痛楚。

家丁們將門板輕輕放在廳中,東鄉侯眼見兒子疼得汗濕重衣,自己手指剛剛踫上他的衣服,他便大聲喊痛,嚇得他趕忙撤手,又不知道摔傷了哪里,只怒向簇擁在周圍的家丁小廝們喝問︰「怎麼回事!世子好好的會摔成這樣,你們是怎麼伺候的!」

家丁們見侯爺發怒,齊齊跪下,為首的連忙磕頭︰「回稟侯爺,世子今日偷牽了陸將軍送的那匹馬出府去試,小的們也曾說過這畜生還不曾馴熟,認生,防著它使性,世子執意要試,小的們苦勸不止,只得跟著去了,原擔著心事,只說小心護衛就是了,不料那畜生性子恁地頑劣,世子才一上馬,它就放開四蹄狂奔,我們一個跟不住,到底把世子摔了下來。」

東鄉侯指著蘇燕笙「咳「的一聲,恨恨跺足,「陸將軍送那馬來時就說過這馬出了名的烈,我也曾再三對你說過,雖然送與你,不經馬房馴熟了萬不許騎。你就是不听!」

「笙兒,笙兒……」秋寄真聞訊趕來,見兒子疼得豆大的汗珠不住往下掉,又是心痛又是生氣,忙抽了手帕為他擦拭,「總是這些下人們沒用,這麼多人,連匹馬都看不住——大夫,大夫呢?」旁邊下人忙回答︰「已經請去了,想來就到。」秋寄真轉而又朝東鄉侯不滿地說︰「侯爺既知那馬頑劣,就不該答應送給笙兒,惹得他心癢難耐,到底闖出禍來……」見蘇燕笙疼得喊「娘」,忍不住著急,「這大夫怎地還不來!」

「讓開些。」一個清冷的聲音驀然插進來。圍擁著的下人們連忙齊刷刷讓開,秋寄真一愣,卻見蘇陵陵過來,一邊挽起袖子,一邊觀察蘇燕笙的手臂和腿,顯然是準備為蘇燕笙醫治,秋寄真看出她的意思,大是心焦,雖然不好擋在她身前,卻朝東鄉侯瞧了一眼。

東鄉侯也不禁狐疑,他雖然知道女兒這十年來,在少林學了許多本事,卻不知她還會醫治跌打損傷,不由遲疑道︰「陵陵,要不還是等大夫過來———」

蘇陵陵卻不理會他們,先是伸手托住蘇燕笙耷拉的左手,在小臂上輕輕一捏,蘇燕笙大喊一聲︰「痛!」秋寄真在旁邊手足無措,喊了一聲︰「郡主!」連連向東鄉侯使眼色,要他阻止蘇陵陵。

蘇陵陵似笑非笑,看都不看蘇燕笙變形的俊臉,又伸手在他右腿上按捏,嘴上淡淡地揶揄︰「東鄉侯的世子就這點出息?敢騎烈馬,就得有被摔下來的準備。」

蘇燕笙一窒,看著自己姐姐那一臉淡定的神情,又看到她唇邊那一抹嘲諷的淡笑,心下暗暗懊悔自己這窩囊樣子竟給她瞧見了取笑,又見她手在自己傷臂傷腿上這里按按,那里捏捏,只得咬牙忍痛,一張俊臉憋得通紅。

蘇陵陵隨口問了一聲︰「那匹白馬大有來歷,你可知道它為何如此性烈麼?」

「為什麼?」蘇燕笙最是愛馬,總羨慕那些傳說中打馬江湖的俠客,也常幻想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姐姐一樣自由自在出去闖蕩一番,他心里一直想問問蘇陵陵江湖到底什麼樣子,可這個姐姐對他,連笑容都是沒有溫度的,他也只能敬而遠之,難得她主動跟自己聊天,頓時眼楮一亮,連痛楚也減少了幾分。

「當年周穆王馭八龍之駿,巡幸四方,八駿一名絕地,足不踐土;二名翻羽,行越飛禽;三名奔宵,夜行萬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輝,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形十影;七名騰霧,乘雲而奔。其中的超光寶馬,又名白義。《大乘莊嚴經論》中雲︰四梵行者,一者獨、二者滿、三者清、四者白。不共他相應者,是獨義,由此行不共外道同行故……」她一手扶在蘇燕笙的右腿膝蓋上,一手握住小腿,睫毛底下的眼眸一瞥,見蘇燕笙正听得津津有味,恍然出神,嘴角不由浮起一絲極淡的笑意,手下猛一用勁,只听「 嚓」一聲,蘇燕笙大叫一聲,冷汗涔涔而下,秋寄真連忙撲過去,雙手顫抖,想去檢視他的右腿,卻又生怕踫疼了他,只顫抖地問︰「笙兒……你……你沒事罷……」眼中已是掉下淚來。待要說蘇陵陵幾句,終究不敢。

蘇陵陵卻不看她,只輕輕放下袖子,又隨手拂拂衣衫,好整以暇朝蘇燕笙說︰「站起來試試。」

蘇燕笙劇痛過去,听她一說,半信半疑,輕輕動了動右腿,又動了動,果然發覺不疼了,便要起來,一旁的家丁連忙攙扶他起來,他在家丁攙扶下走了幾步,左腿因為長時間蜷縮有些酸麻,那條摔傷的右腿卻果然無礙,不由大喜,月兌開家丁的攙扶來來回回走了幾步,「腿沒事啦!」他一喜之下一個轉身,卻忘了左臂猶自掛著,這一下又疼得他呲牙咧嘴,索性托著手臂送到蘇陵陵面前,滿臉討好的笑︰「姐姐既然是神醫,一客不煩二主,就把小弟的手也治好了吧。」

蘇陵陵微微撇嘴,「你的腿是月兌臼了,容易接上,左臂卻是折斷了,一時半會兒好不了,等大夫來了,讓他好好給你治罷。」

蘇燕笙聞言垮下了臉,東鄉侯與秋寄真猶是不信,圍在他身邊觀察他的腿,你一言我一語只是問他可真不疼了沒,蘇陵陵退到人群外,看著父親那滿臉的關切神色,無來由地突然心口微微一疼,像是被極小的繡花針輕輕刺了一下。

轉身離開時,眾人都未曾留意她的神情變化,廳外伺候的丫鬟只見得郡主眼神格外溫和,面上微微而笑。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