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十七回 千載功過付笑談3

當晚設宴慶賀,劉玄德親捧酒盞,給一班降將敬酒壓驚,保證大家官居原位,人人皆有厚賞。眾降臣愁容登消,群情踴躍,相繼跟新主子表白忠心。就連黃權,劉巴那幾位最強硬的主戰派,也都拍胸附額,申言從此盡忠劉玄德,肝腦涂地矢志不悔。席間君禮臣,臣拜君,互吐衷腸,好一派感人場面。劉皇叔禮賢下士,唯獨沒理會桃夭夭,冷落的意思不言自明。桃夭夭坦然自若,思量「我是個無名小卒,人家根本沒放眼里。也罷,明日辭別此間,遠游天下搜出宇宙鋒,命她帶我離開這世界。」

豈料酒宴未散,武士傳語桃夭夭「軍師有請。」軍師即諸葛孔明,劉備的首席謀臣,位高權重。滿座名士均未相邀,單請桃夭夭會談,似乎格外的器重他。桃夭夭暗暗詫異,隨武士入帳,只見明燈高懸,案牘堆滿書案。孔明連日操勞,酒宴也未出席,此刻背對帳門,正與參謀法正商討新訂的法律。

法正手拿竹簡,皺眉道︰「觀軍師所訂條例,過于繁縟,刑罰又太重,恐怕有失民心。昔漢高祖入咸陽,約法三章,簡約寬明,黎民盡感其德,軍師何不效之,令巴蜀人民安居樂業?」

諸葛亮道︰「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用法暴虐,民怨沸騰,故高祖寬仁待之。而劉璋暗弱,只知施恩而不知立威,以至威刑不肅,政令不通,民心弛慢,君臣無綱,弊端由此而生,基業終至敗失。吾今以嚴代寬,施重刑,樹威德,臣民方曉珍惜恩寵。吾再稍加榮恩,上下感懷信服,必竭誠而效死力。恩威並濟,馳張有節,治國之道,于斯著矣。」鵝毛輕輕搖晃,低聲道︰「異日興兵北上,軍需巨浩。調集民資充實軍用,須令其無怨而自甘。今受嚴法為常,後亦不覺苛征。」法正如夢初醒,贊嘆拜服。

桃夭夭聞言暗暗冷笑︰「好一篇治民宏論,管理老百姓跟放羊一樣。劉璋對羊群太溫和,只給胡蘿卜吃,羊兒不怕他,不怎麼听號令。輪到諸葛先生管理了,先拿鞭子狠抽一頓,打的羊兒魂飛魄散,隨便撿幾片菜葉喂喂,羊兒們必定感激,再多的苦也欣然領受,還覺得主人挺仁慈。花最小代價,換取最大回報,而且名正言順,高明,高明的很。」

討論告一段落,武士趁機通報尊客請到。孔明方才轉過身,示意法正從旁待命,望了望桃夭夭,道︰「足下露陽君?請坐。」

桃夭夭打拱道︰「先生諸葛亮,幸會。」隨手拉過錦墊,放于諸葛亮正前位置。漢代人的坐姿雙膝並攏,腳跟貼臀,他很不習慣,就叉開褲襠大模大樣的坐著。

孔明微微一笑,道︰「露陽君名副其實,確然是位奇士。劉璋舉城歸順皇叔,足下勸教之功甚大。」

桃夭夭道︰「不敢當,我有一事不明,還請先生賜教。」

孔明微笑頷首,示意但講無妨。

桃夭夭道︰「先生胸懷寬廣,善知賢愚。對劉璋其人的功過是非,可否略作評價?」

孔明道︰「懦弱之輩,何必多議。」

桃夭夭道︰「劉璋治理巴蜀數載,國家富庶,人民富裕,不值一提麼?」

孔明何等睿智,立時明白了他的話意,輕搖羽毛扇,道︰「劉璋坐擁殷富之國,卻無存恤之政,致人心離背,智能之士思得明君。我主劉皇叔忠厚仁義,」

接下來的說辭,桃夭夭全沒听進去,腦中思緒翻騰「劉璋治理下的西川,百姓們安享富足生活,怎叫做‘無存恤之政’。哦,我懂了,只因劉璋善待的是平民,而非渴望建功立業的‘智能之士’,所以‘無存恤之政’。哈,存恤,多麼正當的借口,無非是滿足‘勇將智士’們的野心。劉璋不讓他們東征西討,不能給他們提供權位,名爵,升官發財的機會,即便對人民再好,累累史卷之中,也只落個懦夫軟蛋的臭名。」

他素來敬仰西蜀群英,劉玄德,諸葛亮,關雲長等,視作救國護民的大豪杰。現今耳聞目睹,想象中的英豪大失光采,郁悶實難排釋,暗想「枉你諸葛臥龍大智大慧,以善于治國著稱。怎地《出師表》自承‘益州疲弊’?殷實富庶的四川,給你弄了十幾年,弄成個民生凋零的‘疲弊’局面。哎,臥龍先生啊,你比劉璋強在哪里?蜀漢末期更是‘民皆菜色’,老百姓餓的都月兌形變色了。劉備,諸葛亮入川執政,對老百姓究竟是福是禍?」

想到這兒郁憤塞胸,他忍了又忍,實不願叱責「鞠躬盡瘁」的諸葛武候,靜下心措辭,遂問道︰「劉皇叔比劉璋寬厚,那是對臣下而言,對老百姓又有什麼仁舉?」

孔明微笑道︰「昔年當陽之敗,曹操大軍掃蕩樊城。數十萬赴義之民扶老攜幼,跟隨劉皇叔撤退。皇叔不忍拋棄人民,不思進取江陵,每日行軍十里,甘與萬民同敗同苦,此真乃大仁大義之舉!足下焉得無知?」

這話早三天說,桃夭夭定會拊掌贊嘆,此時听來,卻只想反胃作嘔,暗道「曹操追殺的目標是劉備,關老百姓屁事。人家即使要逃難,也是往太平的州縣跑,哪會跟著劉備引火燒身?寧可棄家離土,舍棄祖墳,甚至絕路亡命,也舍不得離開大漢帝冑劉皇叔。這種神話只能騙鬼!哼,到底是強逼百姓離境,故作亂局迷惑曹軍。還是仁義感民,令萬眾自願同死,千載之下已成不解之謎嘍。」忽地仰天發笑,拍膝道︰「仁義,好仁義!皇叔愛民如子,大敗之際不忘帶‘兒子’跑路。劉璋棄城舍國,將老百姓平平安安的交與敵手,相比之下太不仁義啦!哈哈哈。」

面對他的嘲諷,諸葛亮不動聲色,淡然道︰「據悉足下奉天命,宣天言,善判吉凶。請以劉璋為例,試言其人後事如何?」

桃夭夭道︰「那有什麼好講的。天一亮,你們就會將他攆走。劉皇叔‘仁慈’不忍,說‘我才得了益州,怎好讓劉璋兄弟遠去?’。諸葛先生曉之以理,勸說‘天無二日,地無二主。況劉璋因軟弱葬送基業,主公若以婦人之仁,恐將走劉璋老路,西川終會被別人奪取。’劉皇叔權衡再三,還是地盤重要,就把劉璋送到南郡公安,軟禁直至病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