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淘寶 第一百三十六章這幅作品不值這個價

劉墉的書法境界可以「靜」、「淡」、「清」三字概括,這是他超過常人之處。有「濃墨宰相」之美稱。他的書法的特殊韻味,備受歷代人所喜愛。

乾隆皇帝酷愛書法,對書法家要求嚴謹規範,獨寵「館閣體」,扼殺了書法藝術的個性,使其趨于退步。

劉墉的書法,不隨俗,初從趙孟頫入,法魏晉,學鐘繇,兼顏真卿、蘇軾及各家法帖,中後不受古人牢籠,貌豐骨勁,味厚神藏,超然獨出,自成一家。

劉書法與同時期的吸取金石碑版營養的翁方綱以及頗具古樸多姿的成親王、鐵保合稱「翁」、「劉」、「成」、「鐵」四家,與稍後受漢學影響,追蹤漢魏六朝,突破「館閣體」束縛呈現書法新貌的金農、鄭燮等相應,起承前啟後作用。

在劉墉諸多傳世書法中,有很多代筆和贗品,特別是劉墉有三姬,皆能代筆可亂真。這個就是和宰相劉羅鍋中的有點不一樣了,可以說,劉墉除了大老婆,至少有三個小老婆,而且是那種紅袖夜添香的小老婆,個個都算是文化人。林黛玉一般的才女。

而鑒別劉墉的作品真偽代筆,除要辨別整體風格外,可注意圖章,如署名「石庵」二字並鈐長方「石庵」壓腳印或蓋有「飛騰綺麗」印者,皆為其姬妾代筆。

因此,王海東看到那印章之後,根本就不用再去仔細的看就知道這是劉墉的小老婆代寫的無疑了。

當下下他說道這里也是哈哈大笑︰「這劉墉倒也是妙人,自己的小老婆代些了,卻也不欺瞞後人,倒是讓我敬佩的很,比那些讓自己的親人弟子代筆倒是裝作是自己寫的人要強上百倍了。梁大爺你不會是讓我鑒定這書法是誰些的吧。」

只要是對劉墉的書法稍微有點研究的人都是知道這個事情的,因此,這卷大軸是劉墉的小老婆代寫的,那這一點基本上算是無疑了。

梁滿倉尷尬地說︰「這幅當然不是了。這書法不是劉墉寫的,這一點我們掌櫃的也是告訴過我的。但是我奇怪的是一點,十多年前我們掌櫃的去世的時候,把這大軸交給了我,告訴我一件秘密,他說這卷大軸價值是十萬。」

十萬,劉墉的書法作品根本就不值這個價格。

因此,王海東很是肯定地說︰「不可能,就算是劉墉本人寫的這幅大軸也是絕對不可能價值十萬的,更何況這是他小老婆代寫的,就更是不可能值當這個價格了。我估計幾千塊差不多,上萬的話就未必了。」

劉墉的作品,而且是仿制的,王海東能夠給出來一個幾千塊,這就已經是相當的不錯的一個價格了。不要以為是個人寫的書法就是能夠賣到幾十萬上百萬了,那是不可能的。劉墉本人的書法作品的行情也是高不到什麼樣子的地方去的,在這一點上,王海東還是相當的清楚的。

梁滿倉也是有點不相信︰「其實我也是這樣子的懷疑的,但是當年我們掌櫃在臨終的時候確實是這樣子的說的,而且,他不但是說的十萬,而且說的還是美金,這就是我為什麼一直非常郁悶的地方。」

十萬美金,那就是差不多七十萬人民幣啊,這個價格在一般的書畫作品中也算是天價了,更何況是劉墉的書法作品。

王海東連連搖頭說︰「那是不可能的,七十萬,呵呵,就算是鄭板橋的作品也未必是這個價格,兩千年的時候,鄭板橋的作品價格也就是在兩萬四左右一尺,之後價格才開始一路攀升到現在的十幾萬二十萬一尺,這還是精品的價格。那是鄭板橋的作品魅力所在。劉墉本人的就達不到這樣子的價格了,他小老婆代為書寫的就更是不可能這個價格了,這幅作品如果你拿出去問的話,頂多給一萬多,給你兩萬的話,找遍整個回龍觀古董市場,絕對不可能有人出這個價格的。」

這幅作品能夠賣到兩萬就已經是相當的不錯了,因此,收購價格絕對不會超過一萬的,這個還是熟人的價格。

不過,王海東看到梁滿倉說的也是鄭重其事的樣子,好像不是在忽悠自己,因此,想了想還是說︰「你來說說,這玩意到底是怎麼樣一個來歷,一個古董鋪子的掌櫃不會是無緣無故的說這樣子的一個價格的,或者是他在臨死之前老糊涂了?」

做古董生意的誰不希望自己的手中能夠有一件傳世的珍品啊,因此,把一般的小玩意當成珍品的也不是沒有發生過的,有的玩古董的人硬是拿著一件贗品書畫欺騙了自己一輩子,是自己欺騙自己的那種。

看過的人都說這作品是贗品,但是只有他自己相信自己的收藏是真跡,價值連城。王海東這個時候首先懷疑的就是那掌櫃的自己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梁滿倉遲疑了一下,回想了當時的情況說︰「不太可能,當時掌櫃的雖然是臨終前,但是神智一直是非常的清醒的,甚至是說在臨終前還親筆寫下了遺書。按說這種情況算是善終了。」

有時候在詛咒一個人的時候就說他不能夠善終,其實大約說的就是一個人不能夠死在床上,在國人的觀念中,七老八十之後,能夠死在床上,這就是善終了。

梁滿倉說起來當時的情況的時候,現在還是有點記憶猶新的樣子。他自己當年回到村子之後,娶妻生子,絕口不提自己是古董鋪子里面的學徒的事情。村子里面的人也只是知道梁滿倉是在大城市干過,寫寫畫畫什麼的還是相當的不錯的。當時在農村能夠寫寫畫畫,那就是秀才一流的存在了,相當的受到別人的尊敬的。

說在解放前農村的人十有八九不認識字的話,那也不是不可能的。

因此村子里面的人寫個信,春節的時候寫幅對聯什麼的都是找梁滿倉出面。

再後來,解放後,梁滿倉的年紀越來越大,威望也越來越高,等到梁滿倉四十來歲的時候,那他已經是存在里面極有名望的族老了,就算是村長支書等人有事情都要找梁滿倉商量一下,誰讓梁滿倉有學問呢。

村子里面十有八九的孩子的名字都是梁滿倉給取的,續寫家譜的時候也是梁滿倉這個文化人執筆。而就在這樣子的時候,梁滿倉遇到了自己的顧掌櫃。

當時梁滿倉都四十多了,顧掌櫃更是六十多快七十的人了。當年顧掌櫃在古董行里面可是新貴,年輕輕的就做了一個掌櫃。現在他是被打成了牛鬼蛇神一流,不過看在他年紀大了,直接扔到了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完事了。若不是遇到梁滿倉的話,估計這顧掌櫃一條老命也未必能夠堅持的下去。

但是或者是命運中的巧合,當年梁滿倉討飯到城里的時候遇到了顧掌櫃被收為學徒,還不算是正式的弟子,但是好歹是救了梁滿倉的一條性命了。

而在這樣子的時候顧掌櫃被下放到農村,卻正好背分配到梁滿倉的村子了。按照梁滿倉在村子里面的地位,村長都要稱呼一聲族叔,張三郎這樣子的就應該叫爺爺,太爺了。

因此,這顧掌櫃在梁滿倉家中也是生活的很是不錯,有滋有味,後來顧掌櫃也懶得回去了,決定就在梁滿倉家中頤養天年,梁滿倉這家伙也真的給顧掌櫃養老送終,一點都不含糊。

當時顧掌櫃可是被下放這里來的,也沒有帶什麼金銀財寶一類的東西。而在這樣子的時候梁滿倉給顧掌櫃養老送終,這完全是因為當年顧掌櫃對梁滿倉的救命之恩,並沒有圖他什麼。更何況顧掌櫃也沒有什麼東西可圖的。

當年顧家倒是有可能有點東西,但是不知道顧家被抄了多少次了,那些革命小將可是不含糊。

顧掌櫃十多年來也是看出來了自己的這個學徒也是老實本分的好心人,在臨終的時候他才說︰「滿倉啊,我告訴你一件事情,其實我這一輩子,最得意的就是有一件壓堂的東西,而且我敢說,我的壓堂的東西誰也不知道在什麼樣子的地方。」

傳說顧掌櫃為什麼能夠年輕輕的在古董界立足啊,那是因為他的手中有一件別人無法比擬的壓堂的東西。就像是現在王海東手中的乾隆印章和王羲之的書法是一般的道理的。

但是見到過這件東西的人卻是不多,梁滿倉也是听說過鋪子里面有這麼一件東西,但是到底是什麼這個卻是他一個學徒不可能知道的事情,現在听老掌櫃這樣子的一說,鋪子里面果然是有一件這種東西的。

梁滿倉雖然不過是個學徒,但也是知道一般的玩意是不配被稱之為壓堂的東西的。只有那種稀世之寶才能夠被稱之為壓堂的東西。

梁滿倉到底是遲疑了一下說︰「老掌櫃,你就別說這了,就算是你有壓堂的東西,那破四舊的時候也容得下我們的鋪子,怕是早就拆掉了。估計連鋪子里面的老鼠都餓死了。」

這玩意還真不好說,反正當時提倡的就是革命,破四舊什麼的,要是說顧掌櫃有什麼東西留下來,可能性不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