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卷 南太平洋 四二三 大海戰一,他害怕了?

十月十一日清晨。

六點整,當地一絲魚白從舷窗透射進來,希佩爾就已經穿戴整齊。艙門外的過道內依然安靜如斯,只有一種獨特的隆隆動力聲在回蕩,雖然起床的鈴聲還未響起,但居住在這個獨立船艙里的希佩爾和其他六位德國海軍實習生卻都很清楚,整艘戰艦其實都已經蘇醒了。

從昨夜十點整艦隊司令官下達了睡覺命令後,他就知道戰斗會在今天爆發。

房間里,伙伴們全都沒有說話,各自忙碌著自己的準備工作,而希佩爾也打開了斜跨的望遠鏡包,取出了從德國國內帶來的最新八倍望遠鏡。

這是德國光學的最新成果,不僅比以前的老式望遠鏡看得更清楚,而且鏡片上還首次上下都添加了刻度線,可以讓觀測手很輕松的計算出目標的距離。

打開鏡頭片,希佩爾小心翼翼的擦拭著鏡頭,他為德國的成就自豪,但也通過這個小小的望遠鏡知道了李默在對待海軍上的態度。

因為這幾天他發現,新華海軍哪怕是驅逐艦的觀測手都已經裝備了和自己一樣的望遠鏡,那不是新華自產的,雖然他們曾經得到了德國全部的光學制造技術,但工藝和技術上的細微差距使得他們自己的八倍望遠鏡實際上達不到要求,而且刻度上也沒有如此清晰。

所以得知了德國制造出了最新的望遠鏡後,李默立刻向德國采購五百只,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要知道這種望遠鏡即便是用新華藍幣計算,也達到了每只一千價格。

這就是態度,對待海軍和海權的態度!

李默從不吝嗇裝備,從建軍開始他一直都在把最好的裝備交給海軍,在這種關心下,海軍將士更是堅持嚴格訓練,並最終橫空出世。

在新華海軍的幾年生活,讓希佩爾真正的見識了什麼叫嚴格訓練他才不屑外界關于運氣的說法,僅僅是每年上萬枚的訓練彈藥消耗量,就足以證明這支年輕的海軍崛起絕非偶然。

希佩爾對著鏡頭哈了口氣,小心翼翼的擦拭著,在無法得知新華海軍這次全部作戰計戈小的情況下,他主動選擇了做一名觀測手,因為在軍艦上,只有觀測手才能擁有全景視線才能看清楚雙方的各類機動戰術和交戰中的選擇。

當然,他對俄國的戰術沒多大興趣,羅杰斯特溫斯特連風帆時代的戰術都沒有學全,他更關心的是新華到底會如何使用腳下這八艘最新的主力艦!

起床的鈴聲,終于姍姍響了起來,當他推開艙門,四周的新華水兵們也早已擁擠到了過道內,他們一個接著一個穿戴著整齊干淨的白色海軍服,擠入狹窄的洗漱池,再從廚師那里接過肉餅、餿頭和水壺後,陸陸續續向戰位走去。

順著梯子,希佩爾很快爬到了前桅上即將登上桅盤時,一只大手伸了過來。望著那張黃色黑瞳,帶著微笑的臉龐他也微微一笑,一把握住大手擠入了狹窄的桅盤。

狹小的桅盤擠入兩個大漢顯得有些擁擠,兩台電話機分別緊貼在桅盤內側的防彈鋼板上,電話線從中空的桅桿內穿過,一直聯系到艦橋內。

和那位新華觀測手一樣,希佩爾將攜帶的水壺掛在乎艙壁上,再次整理和清點了一遍望遠鏡六分儀等裝備後,才套出餿頭和肉餅咬了起來但無論是他還是旁邊那位,都很少喝水。

像這樣的觀測手在吉林號上有十六位分別在前後桅盤和艦橋上,別以為觀測手是個輕松的活,尤其是在即將開戰的時候,有時候甚至在上面一待就是一整天,如果喝太多的水爬上爬下來回洗手間會造成麻煩,所以很多時候觀測手們都要忍受干渴。

咬著肉餅,希佩爾觀察著艦隊,和出發時相比艦隊的規模小了一大半,尤其是主力艦,在連續離開六艘和兩艘後,僅剩下十二艘。

他們為何離開?是拋出去的誘餌,還是埋伏在了某處?難道新華就要靠這十二艘主力艦對抗總數多達六十五艘的俄國艦隊?

希佩爾深思間,八艘蝟集在身邊的驅逐艦突然開始加速,雖然不能確切的知道這些被放大了的驅逐艦的具體數據,但那至少超過飛節的般ぞ速,還是讓他有些咋舌。

忽然前出的驅逐艦讓空氣凝固了起來,老手們都知道,這是艦隊開始搜尋目標的征召,預示著編隊已經進入了戰區,敵人隨時有可能出現!

半小時後,希佩爾發現,八艘靖海級巡洋艦帶著四艘驅逐艦忽然從後方追了上來,幾乎沒有任何準備便四散而開保護在了主力艦前後左右,仿佛經過嚴格訓練的獵犬,這種速度和航行技巧都讓他怦然心動。

hu 了17個小時,飆了450海里,讓所有人都看到了靖海級輕巡狂飆突進的速度優勢的同時,也明白了為何輕巡如此受到海軍的重視,因為當突發事件或者遠距離高速支援時,目前也只有這些家伙能做到。

八艘輕巡的回歸,讓龍國章放下了最後一絲擔憂,有這些家伙在,俄國艦隊中數量眾多的二級巡洋艦和驅逐艦甚至是魚雷艇就沒辦法突破他們來襲擾主力艦。

至于封鎖馬六甲海峽、打擊帝力和搶佔荷屬幾內亞島的八艘主力艦由于速度和任務,已經確定無法在參與這場海戰了。

九點十五分,龍國章對艦隊進行了重新編組。

第一戰列艦分隊,吉林號、黑龍江號、廣西號和廣東號,指揮官龍國章。

第二戰列艦分隊,公爵號、親王號、明石號和津輕號,指揮官林泰曾。

第三重巡分隊,大連號、丹東號、奉天號和哈爾濱號,指揮官季濡山。

第四輕巡分隊,靖海號、定海號、寧海號、平海號、安海號、四海號、揚海號和鎮海號,指揮官樂飛。

驅逐艦分隊十六艘保衛級,指揮官藍建樞。

隨著任命下達,各分隊指揮官迅速按照自己編隊各艦的情況,對戰隊排位,炮擊順序進行了劃小分和微調這些小規模的調整讓希佩爾猛的站直了身體。

十點零五分,戍衛號驅逐艦發來電報,與金雕號取得聯系,同時根據電波導航確定,俄艦隊主力進入明打威群島外海,距離75海里!

當新華皇家海軍主力艦隊上空警報聲不絕于耳的同時,旗艦亞歷山大三世號內,羅杰斯特溫斯特卻坐立不安總覺得哪里不對勁。

因為無線電全部失靈了!

是的,所有無線電只要打開全部都是嘈雜刺耳的聲音,這個情況從昨晚凌晨就開始了,雖然從北海起無線電就時常忽然出現間歇性此類異狀,次數不下百次,但最長也不過一兩個小時,總會很快消失,所以大家只認為是無線電故障而已尤其是那位發明家季甫琴科診斷後也沒有下文,更堅定了他這個想法。

但現在情況似乎有些怪異,無論是那一台,既要開機就立刻陷入尖嘯之中,這可讓他急死了」要知道無線電不僅是他手里的最大王牌,而且已經在萬里航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眼看著就要進入敵區」卻忽然全部失靈,似乎有些太蹊蹺了。

「難道是對手也知道自己有無線電?」

念頭升起的同時,旋即又被羅杰斯特溫斯特自己給壓了下去,季甫琴科自從發明了這個東西後就一直在海軍部的視線中,而且無線電並沒有大規模制造,都是季甫琴科一個人弄出來的,所以泄密的可能性很小。

而且季甫琴科和那艘堪察加號維修船也在那晚在混亂中被炸沉了」大家還找到了一些堪察加號上水兵的尸體,而且早在堪察加號還在時這個現象就出現過」會不會真的是故障?

羅杰斯特溫斯特很想弄明白這個事情,但此刻已經容不得他繼續耽誤了,距離最後可能遭遇攔截的巽他海峽還有一百五十海里,那里是南洋進入印度洋的重要海峽,無論是敵人從馬六甲海峽來,還是從呂宋來,都必須經過那里。

昨天自己派出的亞速號和阿芙樂爾號能不能逃回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新華海軍主力昨晚肯定會逗留在哪里,就算是今早發現異常,從馬六甲抵達巽他海峽也有四百海里,以舊節的速度也要22個小時,而自己越過巽他海峽只需要12個小時,就算剩下的六艘公爵級還未出現,但六艘就想攔住自己根本不可能!

十點四十分,鑒于之前被兩艘靖海級襲擾時的混亂,加上又要抵達最危險的區域,羅杰斯特溫斯特也對編隊進行了調整。

第一戰列艦分隊,指揮官羅杰斯特溫斯特,旗艦亞歷山大三世號、博羅季諾號、蘇沃洛夫公爵號、鷹號和光榮號,這五艘滿載15200噸,擁有兩門雙聯305毫米艦炮和四門210毫米艦炮的博羅季諾級戰列艦是他手里最強的力量,除此之外,博羅季諾級的原型,法制皇太子號也被編入了分隊,這樣不僅血統統一,而且性能也不會差很多。

第二戰列艦分隊,指揮官艦隊副司令福克薩姆,旗艦勝利號,佩列斯維特號、奧斯利亞比亞號同為佩列斯維特號一等戰列艦,再加上切薩列維奇號,以及從美國采購的列特維佔號和塔夫里亞公爵波將金號,同樣也全都擁有兩門雙聯40倍口徑305毫米主炮,最小排水量也達到了12700噸第三戰列艦分隊,指揮官涅博加托夫,旗艦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塞瓦斯托波爾號、波爾塔瓦號,偉大的西索伊號、和兩艘英國出售的原快速級彼得大帝號、聖彼得堡號,雖然前四艘主炮為305毫米,後兩艘為254毫米,但這六艘卻都是二等戰列艦,尤其是後兩艘,雖然口徑下,但射速快,十四門190毫米副炮更是傲視群論。

這十八艘戰列艦,是羅杰斯特溫斯特手里的核心打擊力量,除此之外他還分了三支巡洋艦戰隊。

第一巡洋艦戰隊分別是格羅姆飽伊號、俄羅斯號、三聖徒號、納瓦林號、亞歷山大二世號和尼古拉一世號,後兩艘雖然屬于二級戰列艦,但考慮到已經下水十幾年,所以被編入了巡洋艦戰隊。

辜二巡洋艦戰隊,留里克號,巴揚號、帕拉達號、狄安娜號、瓦良格號、勇士號、

第三巡洋艦戰隊,卡古爾號、奧列格號、阿斯科爾德號、烏沙科夫號、謝尼亞文號和諾維克號。

至于剩下的一些二級巡洋艦、大型炮艦和驅逐艦被組編為另外兩個分戰隊,這樣一來徹底解決了亂哄哄的場面,俄艦隊也首次整齊了起來。

隨著艦隊緩慢的完成組編,羅杰斯特溫斯特消失了已久的信心終于回來,就連各艦上的俄國水兵都開始為雄壯而龐大的艦隊自豪的時候,一艘小巧的驅逐艦卻如幽靈般陡然鑽出了海平線。

「敵艦!」

淒厲的警報聲和忽然直沖而來的驅逐艦讓俄軍剛剛松弛下來的神經陡然緊繃起來,望著天際邊的小家伙,每個人心頭都升起了一絲陰霾。

驅逐他?

羅杰斯特溫斯特想了想後,令人奇怪的並沒有下令巡洋艦出動,甚至沒有改變航向,而是命令加速通行。

他的這個命令,讓一直伴隨在俄國艦隊外航行的多內加爾號上的費舍爾和西摩爾都皺起眉頭,很顯然,那位俄國中將閣下犯了和當年【日】本人同樣的錯誤,並未意識到新華海軍擁有一種可以遠距離聯絡的神秘手段。

二十分鐘後,又有兩艘驅逐艦以閃電般的速度出現在了艦隊北側,這才引起了羅杰斯特溫斯特的注意,就在他繼續猶豫是不是要派二級巡洋艦去驅逐時,英法美三艘觀摩艦帶著各國的觀察員開始加速,率先月兌離了俄國艦隊。

十一點三十分,當敵人的驅逐艦增加到七艘時,羅杰斯特溫斯特終于意識到了不妙,心髒不斷地往下沉,認為那六艘一直沒有出現的公爵級可能就在前面,立刻下令各艦拋棄甲板上的煤包。

隨著一包包沉重的燃煤被拋下大海,艦隊的速度從原來的口節增加到了舊節,尤其是個主力艦在擺月兌了束縛後,不用再受低干舷涌浪之苦。

十一點四十五分,當最後一包燃煤被拋下大海,羅杰斯特溫斯特忽然做出了一個令所有人瞠目結舌的舉動。

下令右轉!

這個命令別說觀戰的費舍爾等人,就連涅博加托夫等俄軍指揮官也沒有搞懂,只有後來的一些研究學者認為,羅杰斯特溫斯特意識到了即將遭遇敵人主力,所以他害怕了。

是真的嗎?沒有人知道。

無論是經驗還是能力,羅杰斯特溫斯特都不認為是掌握這支龐大艦隊的最佳人選,他之前學習的都是風帆海戰經驗,對鐵甲艦根本不熟悉,所以這道命令才越發的撲朔迷離起來。

根據後來費舍爾的回憶錄說,他並不認為羅杰斯特溫斯特是害怕了,而是他想利用機動甩開迎面沖來的敵人,但問題是,這位缺乏經驗的指揮官忘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

速度!

經歷了一萬五千海里環球航行,俄國艦隊的平均速度已經下降到了令人難以忍受的舊有節,一些後勤和老軍艦更是不到12節,或許他的動機是好的,避其鋒芒是對的,但問題是他忘記了如此一支航速不平均,且機動能力低下的龐大艦隊要轉彎是多麼困難。

最終羅杰斯特溫斯特hu 了二十分鐘才讓整支艦隊完成轉向並重新編好隊,但這時已經太晚了,天邊已經出現了烏雲般的濃煙……!……!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